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人群高脂血症患病率和患病人数持续升高。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中草药在防治高脂血症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已证实许多单味中草药以及复方具有确切的降脂机制。导师仝小林教授经过多年临床经验,依据《黄帝内经》的经典论述,提出了膏浊病的理论,为高脂血症及代谢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了中医理论指导。膏浊病的病理中心在胃肠,临床常以大黄黄连泻心汤为基本方治疗,降浊方是在大黄黄连泻心汤的基础上加味而成,具有清热化痰、降浊减脂的功效。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综述近八年来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以及中草药在高血脂症中的应用;第二部分: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糖脂代谢异常的门诊病例观察;第三部分:降浊方治疗高脂血症(痰浊阻滞证)的随机对照研究。第四部分:总结仝小林教授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经验以及验案举隅,并对试验结果分析讨论。研究目的:初步探讨降浊方治疗高脂血症(痰浊阻滞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中医治疗高脂血症提供循证医学证据。研究方法:1.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糖脂代谢异常患者的门诊病例观察,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以仝小林教授门诊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使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方治疗糖脂代谢异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制定病例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要求首诊必须使用大黄黄连泻心方作为基础方,至少持续服用中药3个月。收集纳入患者0月、1月、2月、3月、6月的病例资料,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以治疗后3月和治疗后6月的血脂四项、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BMI指标进行疗效评价,并进一步分析仝小林教授处方用药规律。2.降浊方治疗高脂血症(痰浊阻滞证)的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安慰剂对照的研究方法,于多中心招募血脂异常患者,经过2周的饮食运动治疗后,仍符合血脂异常(痰浊阻滞证)纳入标准的人群纳入研究,随机分为降浊方组(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对照组),服药12周,治疗组给予降浊方日1剂,共计300m1,分2次服用;对照组给予安慰剂200mg,1粒/次,1次/日。受试者在在0、4、8、12周分别检测血脂四项、血糖、体重、腰围,进行中医证候问诊、记录舌象脉象;0周和12周分别检测空腹胰岛素、肝脏超声、血尿酸、肝肾功能、肌酸激酶、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研究结果:1.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糖脂代谢异常患者的门诊病例观察共纳入患者63人,共217诊次。其中合并超重30人、肥胖23人、脂肪肝56人、高血压30人、高尿酸血症5人。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疗效统计显示,TG、CHO、 LDL-C、FBG、HbA1C、BMI、体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提示大黄黄连泻心汤的加减方可明显降低TG、CHO、LDL-C、FBG、 HbA1C、BMI以及体重。治疗后6个月的1HDL-C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疗后3个月的HDL-C与治疗前相比有升高趋势,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大黄黄连泻心汤的加减方可使HDL-C升高。服药期间未发现转氨酶明显升高的患者。对处方用药频次及使用剂量进行分析,发现用药频次从高到底分别为黄连、大黄、知母、红曲、生姜、干姜、清半夏、西洋参、天花粉、茵陈。使用黄连的平均剂量为20g,大黄的平均剂量为6g,知母的平均剂量为34g,红曲的平均剂量为8g,清半夏的平均剂量为23g,茵陈的平均剂量为24g。进一步分析了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剂量与血脂、血糖指标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随着TG、CHO、LDL-C以及BMI水平的上升,其中药使用剂量亦随之加大。2.降浊方治疗高脂血症(痰浊阻滞证)的临床研究共纳入159例患者,排除治疗资料不全的患者,符合PPS集患者154例,纳入统计范围,降浊方组77例,安慰剂组77例。基线资料,如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身高、体重、BMI、腰围、血压、合并症)、脂代谢指标、中医症状(积分),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提示两组间具有可比性。经过12周的干预治疗,降浊方组甘油三酯下降0.48±1.34mmo/l,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与安慰剂组比较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对受试患者分层分析,发现对于未经治疗的高脂血症患者、超重及肥胖的高脂血症患者、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者(CHO水平正常)以及甘油三酯水平中等的高脂血症患者(TG水平介于1-4mmol/L之间),组间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治疗后12周,降浊方组胆固醇下降0.41±0.99mmo/l,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与安慰剂组比较,组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2周,降浊方组低密度脂蛋白下降0.33±0.71mmo/l,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与安慰剂组比较,组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2周,降浊方组高密度脂蛋白有所升高,但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安慰剂组比较,组间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2周,降浊方组体重减低1.73±2.12 kg,BMI减低0.62±1.25 kg/m2,腰围减低4.21±4.66cm,以上三者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与安慰剂组比较,组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2周,降浊方组患者脂肪肝情况明显改善,与安慰剂组比较,组间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12周,降浊方组收缩压下降9.86±9.11mmHG,舒张压下降3.12±9.42mmHG,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与安慰剂组比较,组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2周,降浊方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胰岛素均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安慰剂组比较,组间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2周,降浊方组患者尿酸明显下降,但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安慰剂组比较,组间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2周,降浊方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4.82±4.99,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与安慰剂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降浊方治疗中医证候有效率为75.32%,与安慰剂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12周组间比较,6项症状(包括身重困倦、脘腹痞闷、痰涎增多、口粘、大便粘滞、舌象积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3项症状(形体肥胖、口苦、脉象),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期间两组均未发现用药相关的肝肾功能、肌酸激酶、血常规、尿常规等指标的异常。研究结论:大黄黄连泻心汤是治疗糖脂代谢异常的有效方剂,降浊方在大黄黄连泻心汤的基础上加味而成,具有消膏降浊、清热化痰的作用。经12周治疗,降浊方组患者整体的TG水平呈下降趋势,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通过研究我们找到了适宜降浊方治疗的优势人群,对于未经治疗的高脂血症患者、超重或肥胖的高脂血症患者、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者以及TG水平介于1-4mmol/L之间的患者,降浊方降低TG的疗效优于安慰剂组。降浊方具有降低CHO、LDL、体重、BMI、腰围、收缩压以及改善脂肪肝、改善中医证候的作用,疗效优于安慰剂组,研究期间未出现与用药相关的安全性指标的异常。本研究初步证实在膏浊病思想的指导下,降浊方具有调脂、减肥、降压、降糖、降酸等改善机体代谢的疗效,反映了中医药的整体调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