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准利率作为利率体系的核心,对金融产品定价、金融创新和货币政策传导等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我国正从数量型货币调控转变为价格型货币调控模式,利率作为重要的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我国的金融体系建设和经济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培育和确定合理的基准利率有利于目前的货币市场改革,促进货币政策的落地。早在1992年时,我国就提出建立以市场为导向,基准利率为核心的,市场能够自动调整的利率体系,在改革过程中,我国也尝试培育过几种基准利率,例如中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C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REPO)等,但对于哪种利率更适合作为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仍未有定论。2013年开始我国开始探索利率走廊机制,该机制的目的在于降低基准利率的波动性,使其在利率走廊的范围内波动,在保证基准利率由市场交易决定的基础上增强央行对基准利率的控制。利率走廊机制重点在于走廊上下限和基准利率的选取,如今利率走廊机制逐渐完善,走廊上下限基本确定,接下来的重点便是基准利率的确定。2016年央行在报告中对存款类机构间以利率债质押的回购利率对于培育基准利率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使基准利率选择问题再次成为研究者关注重点。基准利率是央行对市场进行间接调控的重要手段和中介目标,要使利率走廊可以发挥其引导作用,政府实现调控目标,都需要借助基准利率这个中间工具。因此选择一个适当的基准利率对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对基准利率的定义和属性进行了分析和界定,明确了研究对象后,分析了我国当前的基准利率体系,总结了我国在基准利率培育方面的尝试,并且具体分析一年定期存款利率、CHIBOR、REPO、SHIBOR和DR的特点。但是由于我国仍处于利率走廊机制探索阶段,仍需借鉴国外相关成熟经验,所以对比总结了加拿大、欧洲和美国的利率走廊特性和基准利率选择等特点。分析总结出对我国基准利率选择和培育的启示:在期限上选择短期利率,例如隔夜和7天期限品种利率;在利率的行成方式上选择实际成交利率;将基准利率作为操作目标培养,进一步增强基准利率的市场性和基础性。结合我国利率市场情况和国际经验,选取REPO、SHIBOR和DR作为实证检验对象,进行基准利率有效性的检验。在实证检验中,运用了相关性检验、平稳性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方法,对三种利率不同期限品种的市场性、可控性、相关性、稳定性和基础性进行检验。通过检验发现SHIBOR在稳定性、可控性方面表现良好,DR在市场性、稳定性和基础性方面表现良好,REPO市场性更好,但是与市场指标的相关性均较差。根据实证检验结果,考虑到DR推出时间较晚,更贴近无风险利率的属性以及利率走廊建设整体方向等方面原因,本文认为将DR作为基准利率培育是可行的。最后,根据前文的分析,分别从金融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DR的培育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建议我国建立统一的金融市场、继续推动汇率市场化改革、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并加快对DR的培育,主要从增强DR市场性和扩大DR基准定价范围方面进行培育。本文对基准利率的比较研究中加入了目前研究涉及较少的DR,在时间区间的选择上涵盖了利率走廊完善后的最新时间。但由于DR有些数据暂未公布以及可能存在更为合适的计量模型可以进行进一步深入分析,因此部分研究可能不够完善和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