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能够产生多种神经激素,对蜕皮、生殖、发育等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采用组织学和细胞学方法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中枢神经系统的发生和分化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了发育过程中神经系统的发育与其神经功能建立的相应关系,并为其发育过程中神经功能的建立、激素调控以及系统演化等的研究提供基础依据。中国明对虾材料为原肠胚、肢芽期、膜内无节幼虫、无节幼虫(N1—N6)、蚤状幼虫(Z1—Z3)、糠虾幼虫(M1—M3)、仔虾(P1—P4)各期和2.65cm仔虾。光镜下蚤状幼虫及以前采用琼脂-石蜡切片观察,糠虾及以后采用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观察;电镜下环氧树脂包埋切片观察。中国明对虾脑的神经母细胞起源于原肠胚期,至膜内无节幼虫期位于幼虫前端;脑神经节起始于N1,一对;N3脑神经节前端愈合;Z1分化出嗅脑和前中后脑,此时前脑和中脑前端两侧愈合;仔虾期脑的大部分已经愈合,但后脑仍分离。随发育脑体积增加,髓质占脑体积的比例增加。脑神经细胞在N6初步分化为2类;I类神经细胞核着色浅,异染色质较少;II类神经细胞着色深,核内异染色质较多。神经分泌细胞(NSC)在Z2出现,胞体巨大,电镜下可见分泌颗粒;随着发育该细胞数量逐渐增多。神经细胞体群在糠虾期部分形成,至仔虾期主要神经细胞体群初具规模。中国明对虾腹神经链的神经母细胞也来源于原肠胚期,胸腹突外胚层细胞在N1出现;在N3分化出食道下神经节母细胞,左右分离且无髓质;至N5期食道下神经节明显膨大,髓质也变得明显;胸神经节在Z1期出现,前后连接紧密但不愈合,呈念珠状,髓质明显,腹部神经细胞明显多于背部;腹神经节在Z1出现,前后分离,间隔一定距离,以神经束相连,髓质明显,神经细胞也多位于腹部,但数目较胸神经节少;神经细胞在Z初步分化为2类,分类同脑部;食道下神经节NSC在Z出现,胸神经节和腹神经节NSC在M出现,且都只有一类,同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