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强调放疗残留的预后分析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ong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寻鼻咽癌(NPC)患者调强放疗(IMRT)后,纤维鼻咽镜下肉眼残留病灶自然病程及转归,并评估病理残存的预后意义。
  方法:
  2014年11月至2018年3月,将NPC患者调强放疗后纤维鼻咽镜下鼻咽可疑残留病灶分为单纯粘膜粗糙、单纯局部隆起、新生物三个肉眼类型。动态观察放疗结束后1月、3月和6月仍存在的可疑病灶,进行直视下活检,行病理检查,将病理结果分为炎症坏死组织、异型褪变细胞和癌组织三类。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各组患者总生存率(OS)、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PFS)、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LRRFS)、无进展生存率(P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并使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132例NPC患者放疗后1月存在肉眼可疑残留,其中肉眼类型为单纯粘膜粗糙、单纯局部隆起和新生物分别为43、29和60例,活检病理为癌组织的比率分别为11.6%、10.3%和2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79,P=0.435)。
  2、132例NPC患者放疗后1月的肉眼可疑病灶,活检后病理类型为炎症坏死组织、异型褪变细胞和癌组织分别为71、40和21例,3组患者的预后无显著差异。仅以癌组织患者为病理阳性组,病理(+)组的局部控制较病理(-)组差,两组患者的3年LRFS为78.5%、94.0%,(P=0.034)。
  3、放疗后3个月,92.40/(122/132)的患者肉眼残存灶消退。10例患者仍有肉眼可疑病灶,其中单纯隆起1例为炎症坏死组织。9例为新生物,其中3例病理为异型褪变细胞,6例为炎症坏死组织。放疗结束6月时,仅1例肉眼残留表现为新生物,病理为异型褪变细胞,这例患者最终于放疗后9月病灶增大,病理证实鼻咽复发。
  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与OS、LRFS、LRRFS、PFS、DMFS有关;N分期、临床分期、初治EBV-DNA水平与PFS和DMFS密切相关;年龄和放疗后1个月病理类型与LRFS密切相关;同期化疗与OS相关。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及初治EBV DNA为PFS独立预后因素;T分期较晚、疗后1个月病理癌组织为LR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结论:
  鼻咽癌调强放疗后纤维鼻咽镜下肉眼判断残留并不可靠,病灶基本自然消退,且大多并非病理残留,但放疗后1月病理为癌组织患者局部复发率高。T分期较晚、放疗后1个月病理癌组织为LR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临床分期及初治EBV DNA为PFS独立预后因素。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学位
第一部分 胆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circRNAs差异性表达谱筛选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检测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s, CCA)组织及癌旁组织环状RNA (circRNAs)表达谱,筛选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的 circRNAs;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预测差异表达circRNAs靶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相关通路,进一步探索胆管癌发生的分子机制。  方法:利用基因芯片对3例配对
学位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