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是重要的人畜共患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在家禽养殖场中广泛存在,引发家禽的坏死性肠炎(NE),给养殖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可污染禽产品,危及食品安全,导致人类的食物中毒。禽产品的产气荚膜梭菌污染来自屠宰和产品加工等环节,存在沿食物链传播给人类的风险。中国是养鸭大国,也是鸭产品消费大国。探究产气荚膜梭菌沿鸭养殖链的流行特点和传播规律,以及在不同养殖模式下从养殖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是重要的人畜共患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在家禽养殖场中广泛存在,引发家禽的坏死性肠炎(NE),给养殖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可污染禽产品,危及食品安全,导致人类的食物中毒。禽产品的产气荚膜梭菌污染来自屠宰和产品加工等环节,存在沿食物链传播给人类的风险。中国是养鸭大国,也是鸭产品消费大国。探究产气荚膜梭菌沿鸭养殖链的流行特点和传播规律,以及在不同养殖模式下从养殖阶段到屠宰阶段的流行分布和演化规律,不仅为防控产气荚膜梭菌在鸭养殖场的流行和传播提供参考,还为控制产气荚膜梭菌在屠宰场和鸭产品的污染提供科学依据,降低产气荚膜梭菌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潜在风险。2020年6月份至11月份期间,本研究在山东省一家大型鸭养殖企业,沿其养殖链调查了产气荚膜梭菌从种鸭场到商品代肉鸭场的流行情况、毒素分型、耐药情况和遗传多样性,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全基因组测序(WGS)技术研究了种鸭场流行菌株的基因组特征。为了探究不同养殖模式下鸭养殖屠宰链中产气荚膜梭菌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根据耐药表型、宿主来源、养殖及屠宰阶段,从发酵床养殖模式的养殖屠宰链中筛选出79株分离菌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并与相同饲养背景下(种源、饲料和免疫一致)地面散养模式的养殖屠宰链分离菌株进行比较,探究不同养殖模式对产气荚膜梭菌流行的影响以及产气荚膜梭菌沿养殖屠宰链的污染情况和演化规律。养殖链的研究结果显示,855份样品中有45.26%的样品被鉴定为产气荚膜梭菌阳性,种鸭场、孵化场和商品代肉鸭场的阳性率分别为84.52%、26.51%和59.79%。孵化场中,健康鸭胚的肠道、卵黄囊、蛋白、壳内膜和尿囊液的样品阳性率分别为30.77%、1.61%、3.77%、9.68%和6.25%;初生雏鸭的泄殖腔样品阳性率为60.00%;死胚肠道样品的阳性率为27.40%,且污染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较多。不仅从同一批不同孵育期的鸭胚内分离到产气荚膜梭菌,还发现随胚胎发育,鸭胚肠道中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在逐渐增加。本研究共分离到617株产气荚膜梭菌,其中94.81%的菌株为A型,4.05%的菌株为F型,剩余菌株为G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62.50%的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MLST结果显示,从种鸭场到商品代肉鸭场的66株代表性菌株被鉴定为60个序列型(STs),69.70%的菌株形成了10个克隆复合体(CCs)。CC2菌株最为流行(15.15%,10/66),是种鸭场的优势菌,占种鸭场分析菌株的58.82%(10/17),而商品代肉鸭场菌株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STs的辛普森多样性指数为0.9565)。部分种鸭场菌株和孵化场菌株分布在同一ST或CC,表明鸭胚中的感染菌株可能来自孵化场环境或种鸭场,并存在垂直传播的可能。系统发育树的结果显示,同一养殖场分离菌株的进化关系更为相近。不同种鸭场菌株的MLST结果显示,同一种鸭场的多数菌株分布在同一ST或CC,菌株间亲缘关系密切。淄博和聊城地区种鸭场流行菌株的WGS结果显示,流行的菌株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和不同的抗生素耐药基因;基于MLST的种鸭场菌株亲缘关系与基于核心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系统发育树的种鸭场菌株亲缘关系大部分是一致的。发酵床养殖屠宰链菌株的MLST结果显示,79株代表性菌株被鉴定为71个STs,37.97%的菌株形成了8个CCs。部分养殖和屠宰环节的菌株分布在同一ST或CC,表明养殖阶段的产气荚膜梭菌可能随生产流程污染屠宰场的胴体及产品;养殖场中部分泄殖腔分离菌株与环境分离菌株关系密切;屠宰场中从加工设备分离的菌株与胴体及产品分离菌株关系密切。不同养殖模式下养殖屠宰链菌株的MLST结果显示,种源和饲料相同,但不同养殖模式下鸭群产气荚膜梭菌菌株的STs差异较大,表明不同的养殖模式会改变产气荚膜梭菌的遗传多样性。前后进入同一屠宰场宰杀的不同批次鸭群,其胴体和产品分离菌株分布在同一CC,表明前后批次的鸭胴体及产品之间可能存在产气荚膜梭菌的交叉污染。综上所述,鸭养殖屠宰链中流行的产气荚膜梭菌主要为A型,并首次从鸭场中分离到G型菌。62.50%的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部分鸭胚在孵化期已感染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菌株应来源于孵化场或种鸭场,存在垂直传播的可能。种鸭场中的产气荚膜梭菌经过长期竞争演化形成了优势基因型。基于MLST的种鸭场菌株亲缘关系与基于核心基因组SNP系统发育树的种鸭场菌株亲缘关系大部分是一致的。除种源和饲料外,养殖模式显著影响产气荚膜梭菌的遗传多样性。屠宰场中前后批次宰杀的鸭胴体及产品之间存在产气荚膜梭菌的交叉污染。产气荚膜梭菌沿养殖链的污染和传播,在养殖、屠宰和产品加工过程中的交叉污染,菌株广泛的多重耐药性以及netB、cpe阳性菌株的存在,给养殖场、屠宰场和公共卫生带来潜在威胁。
其他文献
2010年4月,坦布苏病毒病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浙江、福建等地)爆发,之后迅速在我国养鸭场蔓延流行,感染后可引起产蛋鸭产蛋下降和雏鸭的神经症状,给我国养鸭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该病病原为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是黄病毒属成员之一。同属黄病毒有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西尼罗河病毒(West Nile Virus,WNV
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V-J)是一种禽致瘤逆转录病毒,可在肉鸡和蛋鸡中诱导骨髓细胞瘤和各种其他肿瘤,该病毒一直在我国鸡群中广为流行,对我国的家禽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它不仅可以抑制巨噬细胞的迁移并直接或间接参与免疫反应以及增强细胞增殖和活力,还参与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
A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其宿主范围十分广泛,能够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多种脊椎动物。IAV感染可抑制机体免疫功能进而增加机体对其他病原体的易感性,流感导致的死亡率常与继发性细菌感染密切相关,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流感病毒感染后可能通过引起呼吸道生理功能紊乱、细菌粘附受体表达上调及免疫细胞功能失调等途径增加对细菌的易感性,
水貂出血性肺炎是危害水貂的重要疫病,给水貂养殖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早期研究认为水貂出血性肺炎是由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eruginosa)感染引起。但近十年研究表明,P.aeruginosa单一感染水貂时,致病性并不强,很难诱发水貂出血性肺炎。H9N2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ce A virus,IAV)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在水貂群中广泛存
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是一种禽反转录病毒,感染禽群后主要引起禽群严重的免疫抑制,导致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频发,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致病机制不明,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控措施。Exosome是活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外囊泡,可参与体内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通过蛋白质、m RNA、RNA、脂类等物质的交换在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在反转录病毒逃
动物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Cognitive dysfunction syndrome,CDS)是以猫狗等动物大脑内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聚集及微管结合蛋白tau磷酸化为最主要病理特征,最终导致认知功能下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对该疾病的研究很少,且无法治愈,但如果及时发现可以用药物、营养手段来改善患病动物的大脑功能。因此早期诊断对于改善猫犬的CDS症状尤为重要。目前尚无CDS的
维甲酸诱导基因I样受体(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I-like receptor,RLR)是一类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哺乳动物RLR家族已经鉴定出了3个成员,分别是维甲酸诱导基因I(Retinoic acid induced gene-I,RIGI)、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elanoma diff
禽白血病是由逆转录病毒科的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感染所致的一种传染性肿瘤疾病,给全球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据病毒囊膜糖蛋白的特性不同,可将ALV分为A-K共11个亚群,其中J亚群ALV(ALV-J)被认为是对我国养禽业危害最为严重、流行最为广泛的病毒亚群。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是ALV在鸡群中传播的重要途径,接种了污染ALV的疫苗也是造成该病传播的途径
山东省是畜禽养殖大省,近年来,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但这伴随着养殖污染物的大量产生,尤其是猪牛等大型动物养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内含病原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和重金属(Heavy metal,HM)等污染物,对公共卫生造成了极大威胁。本研究选取了山东省内47个常规奶牛养殖场和48个常规养猪场作为采样点,采集了养殖废水样本。分离并用微生物质谱仪鉴定了废水样本中的E
K亚型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K,ALV-K)是新近出现的一种外源性禽白血病病毒,其从我国各地品种鸡中最先检出,对我国种禽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与药物治疗该病,因此要加大对其检测监控力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因其效率性、方便性和灵敏度高而被广泛应用于ALV检测。Gp85是不同亚型抗原检测的位点。已有针对其他亚型的抗原检测方法,但通过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