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烟叶生产现状分析及组织模式探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h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烟叶是烟草行业发展的基础,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事关烟草行业发展大局。烟叶生产也是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但是烟叶种植区域分散、种烟户数多、种植集中度低,已成为制约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重要瓶颈,影响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的生产组织管理方式中,烟农基本上处于游离状态,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比较粗放,生产水平低,烟叶质量也不稳定。同时,随着农业大环境的变化及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烟叶生产成本增加,烟农增收乏力,烟叶种植风险日益增大,再加上烟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稳定烟农队伍和稳定规模面临空前压力,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单打独斗”的传统作业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烤烟生产发展的需要,烟叶分散种植的现状要求必须从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要求创新符合现代烟草农业要求的烟叶生产组织管理模式。烟叶生产组织运行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完善是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关系现代烟草农业成败与否的关键环节。因此,本研究以遵义市烟叶生产为例,对组织模式进行初步探索,为遵义市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本文通过分析遵义市烟叶生产优势和近年来我市烟叶生产出现的困难表明,传统的烤烟生产组织方式已明显制约烤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有效推进烟叶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变,实现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分工、集约化经营,不仅是解决提高种烟效益的现实需求,更是促进遵义市烤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长远需求。本文分析了传统种植户、种植专业户、家庭农场、专业经济组织、互助组、合作经营等六种生产组织模式,进行烟叶生产组织运行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完善就是为了遵义市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长远需要。本文通过分析6种不同烟叶生产组织模式,总体评价种植专业户为最佳。依据遵义山区实际、土地流转和烤房分布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种中选择合适的组织模式,一是在土地流转比较容易的地方、烤房不是很集中、种植规模在0.67-6.67公顷的可以采取职业化烟农为主体的种植专业户模式;二是密集烤房群组规模适中,土地流转条件较好的烟区,种植规模在6.67公顷以上适宜发展家庭农场;三是密集烤房群组有一定规模,土地流转比较困难的烟区,种植规模在6.67公顷以上适宜发展专业经济组织、合作经营、烟农互助合作等专业合作社的模式。
其他文献
针对某燃气电厂V94.3A型燃气轮机启动过程中多次出现点火失败的情况,通过分析运行数据,发现环境湿度大和扩散燃烧天然气管道疏水效果不佳会影响机组点火成功率,提出了机组运
事业单位改革在我国改革发展大业中一直是个持续性的话题,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仅仅是因为事业单位改革涉及范围较广,更在于这场已经进行了30年的改革虽然从没有停止,但依
菲利普·弥尔顿·罗斯(Philip Milton Roth 1933- )是当代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犹太裔作家,也是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呼声最高的小说家之一。罗斯素来以多产并始终保持高质量的创作著
从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角度来分析、研究并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大学,是软实力的重要资源,是软实力资源转化为软实力的重要平台,是软实力竞争的前沿
我国民族村落文化景观遗产是各民族与自然地理融合的文化遗存,记录着民族历史文化的信息,保存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各民族所拥有的多样性生存智慧,是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
电视纪录片指纪录型的电视专题报道节目,通过运用电子采录设备和手段,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新闻题材,做比较系统完整的纪实报道。它运用新闻镜头,客观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客观地
<正> 目前,我国的农机化科技成果转化率一般在30%~40%左右,大批农机化科技成果形不成现实生产力。为加速农机化科技成果的转化,笔者提出以下对策供参考。增强农机化科技成果转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重,如何使老年人实现成功老龄,又能使老年人力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老年人在业成为了一条可选路径。这些60-69岁的身体健康、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走出城市、贴近自然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户外运动作为最为亲近自然、绿色环保的运动休闲方式,开始
针对现有智能移动终端的普遍性、轻便型等特殊功能,结合配网工作生产中的实际需求,开发了配网监控手机APP。配网监控APP是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在移动端的应用和衍生,其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