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拟用实验的方法分离攻击动作和结果对即刻后继攻击行为、情绪、内隐归因倾向和后继攻击意向的不同影响。共分为三个研究,第一个研究为2*2两因素组间实验设计,被试为男性大学生55人。第二个研究为3*2两因素组间实验设计,男性大学生被试88人:第三个研究为单因素组间实验设计,男性大学生被试30人。
研究结果:1.在即刻后继攻击行为上,攻击动作的主效应接近显著,F=3.60,P=0.063,拳击组高于按键组,0.14±0.97/-0.25±0.59;攻击动作与结果的交互效应显著,F=5.21,P<0.05。攻击动作和结果在后继攻击意向的上的交互作用接近显著,F=3.78,P=0.056;攻击结果的主效应接近显著,F(1,82)=2.89,P=0.093,无结果组高于有结果组,2.69±3.03/3.74±3.38。
2.无攻击结果时,攻击动作不同时积极情绪反应时差异显著,F=6.53,P<0.01,攻击动作程度越高反应越快(433±68/465±73/505±81)。攻击动作和攻击结果在消极情绪上的主效应均显著,F=3.15,P<0.05/F=6.78,P<0.001,对消极情绪词的反应速度拳击>按键>无攻击(424±76/460±66/479±77),有结果>无结果(431±58/481±84)。
3.攻击动作、词语类型(自我/他人)和外在反应(攻击/非攻击)的三项交互作用显著,F(2,81)=7.02,P=0.002,按键组显著倾向于将攻击进行自我归因(d=0.06),拳击组和无攻击组倾向于将攻击进行他人归因(d=-0.04/-0.03)。攻击结果、词语类型和外在反应的三项交互作用显著,F(2,81)=4.82,P=0.031,有功结果组显著倾向于自我归因(d=0.03),无攻击结果组显著倾向于他人归因(d=-0.06)。
研究结论:1.攻击动作能促进即刻后继攻击行为的产生,其作用受到攻击结果的影响,有攻击结果的时候,这种促进能力会减弱。攻击结果对即刻后继攻击行为的抑制作用受到攻击动作的影响,攻击动作强度较高(拳击)的时候,这种抑制能力才明显。攻击结果能抑制个体延迟后继攻击的意向,但是只有在低攻击程度才显著,当身体攻击较高或者没有执行攻击行为的时候,后继攻击意向都没有下降。
2.攻击动作有激发积极情绪的作用,但是只有无结果反馈时影响才显著。攻击动作还具有激发消极情绪的作用。攻击结果具有激发消极情绪的作用,但是在没有执行攻击动作(惩罚)的时候,攻击结果也具有激发积极情绪的作用。
3.有攻击动作(惩罚)的情形下,高身体攻击会促使个体对攻击进行他人归因,低身体攻击促使自我归因;无攻击动作时倾向他人归因。有攻击结果组倾向于自我归因,无攻击结果组倾向于他人归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