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与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f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是威协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曾被誉为“人类死亡的船长”,在世界范围内无论其患病率还是死亡率均在逐年上升。一方面由于人口老龄化,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导致感染的高危宿主增多;另一方面因致病原构成谱的不断变化以及致病菌耐药性的快速发展,使得SCAP的诊疗难度日益增大。同时SCAP在定义、诊断、治疗等诸多问题上还存在争议。目的:通过对本院SCAP的病原学、临床诊治现状等情况进行的总结分析,归纳统计出本院SCAP的病原体、相应药敏情况及预后相关因素,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叙述性研究的设计方法。收集2004年7月至2011年7月共7年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出院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年龄>15)的病例,采用中国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年)对社区获得性肺炎进行诊断和定义,同时采用2007年美国感染病学会/美国胸科协会(IDSA/ATS)共同发布的成人CAP诊治指南中关于SCAP的诊断标准作为本研究SCAP的诊断标准,共筛选出134例SCAP的病例。将病例按住院结局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专用病案登记表,记录入选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史,入院和起病后的各项检验指标等指标和入院24小时内培养出的病原体,诊断的规程,治疗措施,疗程和预后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筛选和分析SCAP预后相关因素。结果:2004年7月至2011年7月共7年间出院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年龄>15岁)的病例中共有1610例,其中134例(占住院CAP8.3%)符合SCAP诊断标准。患者平均年龄为59±19岁(24~92岁),55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41%,76%的SCAP患者合并基础疾病,最常合并的基础疾病是COPD,其次为高血压病。24%的患者获得病原学诊断,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肺炎链球菌(9%),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5%),金黄色葡萄球菌(4%)。8.2%患者血培养阳性,82例(61%)患者需要机械通气,30例(22%)患者为感染性休克,需要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多元回归分析得出与预后相关的4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3个危险因素按OR值依次为感染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无创通气为保护因素。结论:本研究中住院CAP患者SCAP患病率为8.3%,病死率为41%。仅有24%的SCAP患者获得病原学诊断,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肺炎链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CURB-65评分≥3分诊断SCAP的敏感度仅为49%,易漏诊重症患者,不宜用于SCAP的诊断。感染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是SCAP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无创通气为SCAP预后的保护因素。
其他文献
磷酸铁锂(LiFePO4)具有橄榄石型结构,工作电压为3.4 V,理论比容量达170 mAh/g,安全性能优异,充放电过程中电极的结构变化小,是动力电池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正极材料之一。电解液是
文章通过对开关电源的研究,介绍了BUCK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根据变换器的原理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BUCK变换器仿真模型。根据该模型搭建实验电路,从实验中测得BUCK变换器
脑卒中引起的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居脑血管病之首。根据原因可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脑损伤,神经功能的损伤将是不可逆转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长6.5km,宽20~527m,面积1.34km2,赋存了世界第三大的铜镍硫化物矿床,Ni金属量大于5.5×106t,Cu金属量大于3.5×106t,矿石类型主要为海绵陨铁状、浸
目的调查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护士的幸福感受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护士心身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调查性研究设计,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和中文版"总体幸福感量表"调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学生存在着应付心理、恐惧心理、定势心理、依赖心理等各种心理问题。教师应根据中学生写作的主要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评讲作文,改善学生写作的
目的观察结肠止泻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阻证的临床研究。方法临床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UC患者6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给予口服中药结肠止泻汤煎剂,对照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已经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市场竞争大,中小企业的成长发展艰难,在这种环境之下,本文从
数字化混沌序列的产生、混沌密码学加密算法的实现是混沌密码学在信息安全领域应用的基础。本文以网络文件(可在网络上传输的word、pdf、jpg等格式文件)加密作为应用背景,从
车路协同作为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缓解道路拥挤、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等发挥了重要作用。采用实际智能车进行车路协同研究成本过高,然而软件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