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股票市场是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进程中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而今已走过19年历史。在这样一个新兴市场中,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有着较多的不同,股票市场结构和运行机制上有一定特殊性与复杂性。交易异常、价格波动频率高、波幅大是我国股票市场的常态特征,但波动的幅度和频率超过一定界限意味着风险的聚集。引起股票市场波动的因素多种多样,其根本原因在于市场主体间利益不协调而相互作用的结果。上市公司、投资者、中介机构和监管者构成一个完整的股票市场参与体系,这些参与主体代表着不同的利益群体,其行为活动发生变化,对股票市场的波动带来直接影响。客观地分析和研究我国股票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动机、特征和策略,有助于了解参与主体行为对股价的反映和对市场的影响,从而进一步认识我国股票市场的特性和问题所在。本文以非对称信息理论、期权定价理论、不完全信息博弈为基础,对我国股票股票市场参与主体行为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政策参考建议。本文主要进行以下6方面的研究工作。(1)股票市场现状及其参与主体界定。实证研究我国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本文的研究对象进行了界定,初步分析上市公司、投资者、中介机构和监管者的地位与作用,为进一步研究作铺垫。(2)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研究。在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特征、原因与融资条件的基础上,运用事件研究法,对上市公司配股、增发、定向增发、可转债和分离债5种股权再融资方式选择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可转债、定向增发和增发融资方式能增加企业价值,配股和分离债融资会导致企业价值降低的结论,根据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的新特征,提出相关政策建议。(3)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行为研究。从控制权内涵角度分析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动机和转移行为的特殊性,运用财务指标法,建立资产重组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样本综合得分模型,考察发生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总体绩效。同时借助配对样本T检验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不同重组类型的上市公司重组绩效进行检验和对比,并对影响重组绩效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提高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必须规范关联交易,禁止内幕不公平交易,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政府要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兼并、联合等多种资本运营形式的战略性重组,增强核心竞争力。(4)上市公司限售股减持行为研究。目前在我国,还没有从信息非对称性的角度,系统研究解禁后限售股的大额减持行为。以解禁后的大额限售股减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解禁者和机构投资者的限售股减持激励设计,建立非对称信息条件下限售股减持价格模型,这是一种完全市场化的方案。模型以市场主体双方收益最大化为目标,以转移价值作为激励手段,其减持价格是解禁者与机构投资者联合目标下的均衡解。因模型所确定的减持价格考虑了减持产生的流动性溢价及相关因素的影响,作为机构投资者可接受的价格,可缓解限售股减持对二级市场产生的压力和冲击,避免市场发生大幅波动,实现市场的平稳运行。(5)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研究。在分析证券投资基金市场中存在的非对称信息问题基础上,对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和反馈行为进行研究。整体上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存在羊群行为,在股市呈上涨趋势时,证券投资基金存在正反馈行为;当股市低迷时,呈现负反馈行为。要消除羊群行为和反馈交易行为问题,发挥机构投资者稳定市场功能的作用,管理层应适时地推出金融衍生工具,引进做空机制,给基金带来更大的操作空间,引进基金管理人的信誉机制,规范证券投资基金行为。(6)股票发行市场参与主体行为研究。目前的研究局限于建立双方或三方不完全信息静态模型,探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本文在股票发行核准阶段,建立拟监管者、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三方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在股票发行核准后至上市前阶段,建立拟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信号传递模型。博弈均衡表明:监管者必须严格监管拟发行公司和中介机构在发行市场上的虚假信息披露行为,提高整体上市公司的质量要求,减少上市公司之间的差异性,减少发行市场信息不对称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问题。最后,对相关研究进行总结、指出研究局限并对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