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秦岭构造带是秦岭造山带的二级构造单元,在河南省境内地质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自西向东各构造单元中的岩石变质程度变深,变形强度加强,矿产组合由复杂到单调,航磁异常和重力异常存在不连续的现象。地质特征变化以燕山期形成的两条北北东向大断裂为分界线。本文认为,北秦岭构造带自西向东发生了梯级抬升,出露的构造层次加深,剥蚀程度增加,因此就表现出地质特征的差异。
造成梯级抬升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
1、华北与扬子板块白海西 期开始的碰撞过程是自东向西渐次碰撞的,在不同的阶段俯冲碰撞的强度有所不同,早期较强。晚期渐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东部隆升较高,遭受的剥蚀也较强,而西部相应隆升较低,遭受的剥蚀也就弱。
2、秦岭造山带经燕山中期的构造改造,成为多个构造层叠置在一起的堆积体,浅部以近东西向的构造为主,深部以南北向构造为主,上、下层呈“立交桥式”构造形式。燕山晚期的北北东向断裂横切近东西向展布的各构造单元,使北秦岭在平面上呈现为格子状的构造形式,这种在垂向和平面都不连续的构造特点,使其极易在区域应力场作用下发生构造变动。
3、燕山晚期形成的北北东向断裂一方面改造了北秦岭构造带内的原有构造,另一方面它还成为继续改造中的活动构造面,同时这组断裂的左旋走滑造成构造线方向的偏转。
4、在中生代未,欧亚板块不但受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挤压,而且还受特提斯洋板块的北东向持续挤压,结果在研究区内产生北西向的剪切应力,使北秦岭内格子状的构造块体发生剪切位移,因北北东向断裂的存在,剪切位移在北北东向断裂上分段终止,转换为块体的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