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端盖时间探测器前端读出芯片设计与实现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flfxzq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支持高能物理实验的深入研究,欧洲核子中心(CERN)计划于2025年开展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向高亮度LHC的重大升级工作。高亮度LHC的预期目标包括延长运行寿命、质子束团对撞能量达到14 TeV、瞬时亮度提升至7.5 × 1034 cm-2s-1,且积分亮度增加10倍。LHC升级对CMS探测器提出了很多全新的要求,其中包括安装一种新型的最小电离粒子时间探测器。它由桶形和端盖两部分构成,将分别放在硅像素径迹探测器的最外层和桶形电磁量能器的最内层之间,以及硅像素径迹探测器的末端和高粒度端盖量能器的前端之间的薄层区域,在高辐照和高堆积率的条件下,用来精确测量喷注(jet)中带电粒子的到达时间。其中,CMS端盖时间探测器选用新兴的低增益雪崩二极管LGAD作为前端探测器,要求单次径迹在两层端盖层上的总时间分辨率高达30~40 ps,辐照耐受性高达1.6 × 1015neq/cm2的等效中子总通量。因此,与LGAD匹配的、低功耗、高时间分辨率、且适应低温和高辐照环境的读出电子学成为全新的研究内容,也是CMS二期升级中的关键研究方向之一。该读出电子学的研发由美国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主导,全世界多家高校和研究单位参与合作。本论文阐述了 CMS端盖时间探测器前端读出芯片ETROC系列的设计方法和具体实现。ETROC是世界上第一款采用65nm CMOS工艺、LGAD专用的16 × 16阵列式时间测量和读出芯片。为了满足芯片总功耗小于1W的要求,采用了结构简单的前端模拟电路,选择了带休眠模式和自校准功能的时间测量方案,增加了时钟门控设计,极大地降低无粒子击中时的功耗。使用CERN提供的抗辐照工艺库,并对关键的数字电路采用三模冗余和自动校正的设计技术,从而提高芯片的抗辐照特性。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首次在65 nm CMOS工艺采用稳压共源共栅跨阻放大器(RGCTIA)结构的前置放大器,实现了高能物理界最低功耗的LGAD前端模拟读出电路,其单通道功耗为1.8 mW,时间分辨率不超过30 ps。2.首次采用单链门控环形振荡器及可休眠的TDC控制器架构,实现了最低功耗的TDC,TDC控制器由粒子击中产生的脉冲前沿唤醒,产生门控信号。TDC控制器工作时功耗为353μW,休眠时功耗仅为54μW;实际测试结果表明,当粒子击中率为1%时,TDC总功耗仅为97μW。另外,该控制器还提供了一个可编程的、最宽可达12.5ns的TDC时间测量窗口,增强了识别长寿命粒子的能力。3.提出并实现了一种新型的片内甄别器阈值自动校准电路,该电路能快速匹配到一个优化的阈值电压,从而解决了由温度、辐照、工艺失配等因素引起的基线漂移问题。40MHz时钟下,校准时间仅为35 ms。4.在移植CERN研发的lpGBT芯片的锁相环PLL的基础上,增加了抗辐照的自动频率校准电路,实现了低抖动、多频率的ETROC时钟发生器。测试结果表明时钟的随机性抖动的均方值小于2 ps,确定性抖动的峰峰值不超过8 ps,且满足辐照要求。5.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寄存器阵列式分布、规模可扩展的I2C从机设计,解决了大量寄存器访问的路由不足问题,从而降低了大型芯片的集成复杂度。目前,单通道前端模拟读出电路原型芯片ETROC0、4 × 4多通道阵列读出原型芯片ETROC1和时钟发生器独立测试芯片ETROCPLL均已流片,其中ETROC0、ETROC1均已完成实验室测试和束流测试,ETROCPLL完成了电子学测试和辐照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它们都满足设计要求,并具有良好的性能指标。集成了简化版阵列式可扩展I2C从机电路的ET2test芯片正在流片中,测试工作将于年底开展。全功能原型芯片ETROC2的设计工作基本完成,集成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于2022年第一季度提交流片。
其他文献
高能重离子碰撞过程中,大量的能量沉积在碰撞的中心区域,产生极端高温高密的环境,从而使得禁闭在强子中的夸克和胶子发生溶解,进而形成了一种介于流体和粒子之间、近似局部平衡强相互作用的新物质形态,即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由于QGP产生之后迅速冷却,存在的时间只有约10 fm/c,在当前实验条件下无法直接捕捉和研究,研究者们发展了一系列探针间接研究QGP性质,其中一个重要的硬探针就是“喷注淬火”效应
学位
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和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高能重离子碰撞实验的目标是产生和研究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这种热密核物质。夸克胶子等离子的形成有两大重要实验证据:低横动量区间末态软强子的集体流行为和高横动量区间末态强子的产额压低效应(喷注淬火现象)。重味夸克主要产生于核-核碰撞初期的硬散射过程,能够探测QGP整个演化阶段的信息,是诊断高温高密QGP介质性质的重要硬探针之一。在本篇论
学位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对于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而言,也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保持中国大学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发展路线的重要指针,也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高质量党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党建取得了巨大的成
学位
大型高能物理实验探测器是研究宇宙起源、物质最基本构成和相互作用的重要科学装置。处理和传输这些大型科学装置记录的海量数据对现有的数据通信系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近代高能物理实验一般采用高速光纤链路将采集到的数据送至后端控制室进行进一步地分析。探测器内极高的空间密度和恶劣的辐射环境使得商用设备无法直接使用,实验物理学家必须自定制光传输专用集成电路(ASICs)芯片和光模块来满足系统需求。目前,领域内光发
学位
寻找超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新物理是当前高能物理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精确测量底强子弱衰变的性质提供了间接探索新物理的一个重要途径。LHCb实验在多个b→sl+l-味改变中性流过程的衰变率、角度分布和轻子味普适性等方面发现了与标准模型预言一定程度的差别,同时B介子工厂在b→cl-(?)l味改变带电流过程的轻子普适性检验中也曾观察到偏离标准模型预言的迹象。这些与轻子有关的异常结果可能预示着新的物理学原理
学位
组成这个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是什么?这些基本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又有怎么样的特性?这是人类在几千年来探索宇宙奥秘的过程中一直孜孜不倦地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早在公元前6世纪~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流西普斯、德谟克里特斯和伊比鸠鲁等人建立了“原子论”,就提出物质是由基本粒子组成的猜测。但直到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磁偏转与质荷比的研究,人类才第一次发现基本粒子——电子。在之后的
学位
控制国土空间开发强度,调整国土空间结构,实现绿色经济发展成为生态文明思想和高质量发展新理念指导下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任务和重要路径。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与绿色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互动影响及其相互关系成为当前深化改革,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点问题。如何更加深刻认识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与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内在作用规律,促进两者有效融合以应对新形势和新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基于已有研究,从耦合协调视角
学位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之一,计算神经学是利用非线性方法和计算机模拟在不同水平上对神经系统进行模拟和研究的学科,是当前神经生理学研究的国际前沿之一。神经元之间的协同作用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神经元细胞周围的化学、生物和物理环境的影响。研究这些影响对神经元系统中不同类型信号的传播、检测以及能量编码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考虑不同刺激信号、噪声、电磁效应、耦合方式和网络结构等的作用下,分别
学位
近些年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在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中广泛的应用,WSNs被认为是具有改变世界潜力的技术。然而WSNs的生存周期以及网络性能一直受到传感器节点能量限制的约束。为了解决传统WSNs能量约束的问题,能量获取无线传感器网络(Energy Harvesting Wireless SensorNetwork,EH-WSN)随着能量采集技
学位
在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集体流是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形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证据。径向流和椭圆流是其中研究比较广泛的两类。其中椭圆流反映了多重数方位角分布的各向异性,并且提供了初始条件和系统性质的信息。我们知道,非对心碰撞中系统初始几何不对称不仅导致了多重数密度分布的各向异性,同样也导致了运动学径向扩展。而径向扩展和椭圆流的相互作用导致了低横动量区域的微分椭圆流呈现按质量排序的规律,即质量大的粒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