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管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位于世界癌症死亡率第六位。食管癌的形成是多因素多步骤累积的综合过程,早期症状不明显,并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预后效果比较差。目前食管鳞癌的临床治疗目前主要以手术切除和药物化疗为主,五年生存率低于15%,主要原因归结于食管癌的高复发性和有效治疗药物的缺乏。因此,研发新型低毒、高效、可以特异性靶向肿瘤的药物成为食管癌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在肿瘤治疗领域中的应用,借助纳米技术开发新型抗食管癌纳米药物逐渐成为药物研究的新趋势,对于食管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的降低有着重大意义。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长度为20~25个核苷酸。MiRNA可以与信使RNA的3’端非编码区结合,从而调节基因的表达水平,是真核生物中最重要的基因调控因子之一。其中,miR-203是一类来源于上皮基底细胞的miRNA,由于它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已逐渐成为食管癌鉴定、诊断与治疗的新型靶标分子。研究表明,mi R-203通过抑制Ran,E2F1、LASP-1等靶蛋白的表达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迁移,从而发挥抑制癌症的作用。目前基于miRNA的干扰药物是新药研发的热点之一,但由于mi RNA本身穿膜能力较差,并且在体内环境中易降解,因此开发miRNA抗癌药物的关键在于递送载体的选择。在本研究中,我们利用O-羧甲基壳聚糖和细胞穿膜肽TAT为载体材料,通过自组装法,构建包载miR-203的pH响应性纳米胶囊,实现miR-203向食管癌细胞的高效纳米递送系统。然后对纳米胶囊的形态结构、包封率、稳定性、pH响应功能、药物释放效率等一系列参数进行表征分析和优化,最终筛选并制备出了尺寸均匀、稳定性强、具有优良载药性能的纳米药物。一系列细胞体外实验结果显示,pH响应型纳米胶囊可以高效地将miR-203递送至食管癌细胞内并从溶酶体逃逸,快速释放到胞质内发挥作用,并通过下调靶基因E2F1、LASP-1与Ran的表达水平,显著性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本论文设计制备了携载miR-203的pH响应性纳米粒子并研究了其在抑制食道癌细胞中的作用方式及机制,为食管癌的治疗探索了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