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评价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气虚血瘀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从中医络病理论角度论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及推广意义。方法:本次研究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收集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40名55-75岁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代偿期(气虚血瘀证)诊断标准的呼吸科门诊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单纯西医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控制性氧疗;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信必可都保)160/4.5ug吸入早晚各一次;福多司坦胶囊0.4g po ti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同时服用由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剂科统一熬制的补阳还五汤。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 CAT)、肺功能(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一秒率(FEV1/FVC))、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6分钟步行距离,随访3个月急性加重次数。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65%,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同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单项症状、体征比较:同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间比较,在气短乏力、自汗畏风、易感冒、紫绀、舌质等改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余项目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CAT评分比较:同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血液流变学比较:治疗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肺功能比较:同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六分钟步行距离比较:同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随访3个月急性加重情况,治疗组急性加重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补阳还五汤治疗,可以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降低血液高凝状态,增加六分钟步行距离,减少未来急性加重的次数,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肺功能的恶化。且安全无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