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合肥开启了新的大建设浪潮。2006年的"大建设"使得合肥迈开了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步伐,成功破除了"老合肥"的建设难题;而2011年以合肥行政区划调整为建设起点开启的大湖名城建设规划,一度将合肥的城市建设推进了新的高潮,到了 2013年,合肥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提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城市发展定位,合肥的城市名片和城市形象的打造面临着新的机遇。本文主要探讨合肥市的两家主流本土报《合肥日报》和《合肥晚报》在面临新的城市发展契机对于合肥城市形象的建构情况,笔者选取了两报从2011年合肥行政区划调整开始到2015年国家"十二五"建设结束之间的报道样本为研究对象。论文的第二章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抽样文本进行分析。首先,综合两份报纸的实际样本情况以及借鉴前人关于此类研究所采用的抽样方法,笔者最终确定采用"合成周"的抽样方法对目标样本进行抽取,然后对抽得样本中所有关于合肥城市形象的报道内容进行有效的统计和分析。笔者主要从报道的主题类别、报道的新闻体裁、报道的消息来源、报道的新闻稿来源以及报道的新闻性质(倾向性)五大类目指标进行切入和统计,通过对两家报纸分门别类的统计和分析可以看出:合肥这两家本土报纸的新闻报道在城市形象的塑造上体现了以政府控制主导,政府形象始终是两家报纸极力打造的重点;两报样本报道中的新闻体裁呈现情况也是符合城市主流报纸的特点,即"消息类"的新闻体裁占据着样本80%以上的数据比重,而"深度报道"位列其次,占据着10%以上的数据比重;新闻稿来源上充分体现两份报纸扎根合肥本地,代表本土的办报风格,报道所反映出来的城市形象也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同时,在报道倾向上以正面和中性为主,负面的新闻报道较少。在本章的最后一部分,笔者结合了内容分析的相关数据以及两份报纸的具体文本情况,对《合肥日报》和《合肥晚报》样本中呈现的主要合肥形象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试图呈现出"两报"对于合肥新形象的差异化维度。其次,在第三章中通过采用主题框架分析的方法,选取了《合肥日报》和《合肥晚报》两份报纸中关于合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系列专题内容。笔者从目标样本的搜集、主题框架的定义和提取、主题框架下的城市形象构建这三大层面着手,进而提取出两份合肥本土报纸各自的"问题框架"、"治理框架"以及"成就框架",通过探索每一份报纸下具体的主题框架下不同的建构逻辑和方式,从而解读出"两报"对于合肥城市形象的构建策略。最后,论文的第四章主要针对两份本土报纸所塑造的合肥城市形象的不足之处,笔者站在报纸未来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构建策略和优化措施,进一步确立了从城市定位的精准化、城市形象打造的系统化、活动报道的针对性、传播原则的客观公正性这四大维度入手,以期完善和优化两份本土报对于合肥城市形象的构建思路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