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及典型流域影响适应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yna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了显著影响,未来干旱区将比湿润区面临更大气候变化风险。我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尤其敏感,研究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适应问题,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本论文使用观测资料和数值模拟数据,对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观测事实进行了分析和归因,并预估了其未来变化;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河西走廊内陆河水资源的影响;并以石羊河流域为例,探讨了气候变化适应策略。主要结论如下:1、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西北干旱区呈变暖变湿趋势。1961-2012年,西北干旱区年平均气温升温速率为0.31℃/10a,主要因年平均日最低气温显著升高(升温速率为0.46℃/10a)。就季节而言,冬季和秋季升温幅度相对较大,分别为0.41℃/10a和0.34℃/10a,春季和夏季增温幅度相对略小,分别为0.25℃/10a和0.26℃/10a。西北干旱区年降水量以5.4mm/10a的速率增加,其中,夏季增加最多(2.4mm/10a),其次为春季(1.1mm/10a),增加最少的为秋季和冬季(0.9 mm/10a)。从区域分布看,青海西部、新疆北部、内蒙古阿拉善高原和宁夏西北部升温最快。青海和天山山区降水增加最多,而内蒙古西北部和宁夏西北部降水呈减少趋势。1961-2016年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域从东到西气候变暖的幅度逐步减小,石羊河流域增温最快(0.45℃/10a),疏勒河流域增温最慢(0.19℃/10a);而年降水量从东到西增幅逐步升高,疏勒河流域年降水量增加最快(8.1 mm/10a),石羊河流域年降水量增加不明显(1.6mm/10a)。2、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西北干旱区极端暖事件增加,极端冷事件减少,极端强降水增加。1961-2012年间,年极端最低气温(TNn)和年极端最高气温(TXx)分别以0.43℃/10a和0.17℃/10a升高;霜冻日数(FD)和冰冻日数(ID)分别以3.9d/10a、2d/10a的速率减少;暖日(TX90p)和暖夜(TN90p)分别以1.1%/10a和2.3%/10a的速率增加,而冷日(TX10p)和冷夜(TN10p)则分别以0.6%/10a和1.3%/10a减少。极端强降水量(R95p)和降水日数(R1mm)分别以2.4 mm/10a和1.2 d/10a的速率增加,而连续干旱日数(CDD)则以5.4 d/10a减少。3、西北干旱区近50多年的气温升高可归因于人类活动强迫的影响。1958-2012年平均气温变化中,全强迫(ALL)和人类活动强迫(ANT)可以被清晰地检测出来。使用单信号检测,ALL和ANT强迫尺度因子的最优估计分别为1.22和1.40。双信号检测中ANT和自然变率(NAT)信号也能被检测和分离出来。ALL、ANT和NAT对增暖结果贡献分别为1.45℃、1.37℃和0.13℃。4、受气候变化影响,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目前祁连山东、中、西段的冰川面积分别减少了 71.3%、75.6%和23.4%。1961-2015年河西走廊黑河和疏勒河流域年平均径流量呈现增加趋势,疏勒河流域年平均径流量增加最为显著,增速为3.3 m3/s/10a,而石羊河流域的径流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石羊河年径流量和上游年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但和气温呈反相关;黑河和疏勒河年径流量和上游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5、在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西北干旱区气温将进一步升高,极端冷事件进一步减少,极端暖事件进一步增加。区域平均年降水量增加,极端强降水事件增多。而且RCP8.5情景下的变化幅度大于RCP4.5情景下的变化幅度。与1986-2005年相比,RCP8.5情景下,到21世纪末期,中国西北干旱区平均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将分别增加5.5℃、6.6℃和5.6℃。霜冻日数和冰冻日数将分别减少58天和47天。暖日和暖夜分别升高47.2%和55.7%,冷日和冷夜分别减少7.7%和7.6%。平均降水量和极端强降水量分别增加20.8%和71.5%。6、未来在全球1.5℃升温下,疏勒河、黑河、石羊河流域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分别偏高2.11℃、2.07℃和2.03℃。相对于1976-2005年,疏勒河、黑河、石羊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分别增加15%、10%和8%。疏勒河流域平均年径流量增加约10%,黑河流域和石羊河流域则分别减少3%和8%。7、石羊河流域近55年来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温度急剧上升,而降水相对稳定,冰川几乎枯竭。随着未来气温进一步升高,径流量将减少,流域将面临更高的气候风险。目前的适应政策,仅仅遏制了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缺水依然是影响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最主要的瓶颈。在未来径流量减少的背景下,如果采用增加水资源、发展农业节水技术、结构调整和气候移民等适应措施,武威和民勤绿洲不但能够维持自身的生存,每年还能增加陆地生态用水2亿m3和补充地下水3亿m3,从而实现绿洲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设计了数据采集存储系统,阐述了数据记录器中各部分电路硬件设计。系统采用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来实现整个系统的逻辑控制以便同时可靠的采集、存储多路模拟量和数字量数
大气气溶胶在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上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文综合利用了地面多波段太阳光度计和具有较高分辨率的MODIS卫星遥感资料,联合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集水供热系统的价值也得到了体现,计算机监控能够为集中供热系统的智能化和节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正是基于此,研究计算机自动化控制
在全世界范围内,数据同化正成为提高数值天气预报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如何充分利用卫星、雷达等非常规观测资料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我国,梅雨锋中尺度强降水经常会引起长
华北暴雪具有强度大、突发性和局地性强等特征,预报准确率一直很低。华北暴雪多由从东北平原南下冷空气经渤海向西回流到华北平原的回流天气造成。在回流背景下,若东路冷空气在
邻近效应问题是涉及到3D地气耦合辐射传输模拟和水平非均一反射地表上卫星定量化遥感两个热点问题的一个重要前沿科学难题,它影响卫星对地面目标和大气的定量化遥感应用.该论
该文以研究青藏高压加热为主线,使用NCAR/NCEP再分析数据集深入分析了青藏高压 加热场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基于热力适应的理论,建立了夏季青藏高压环流场建立和
学位
该论文是对降雨和降雪云中的云物理过程的中尺度数值模拟研究.运用中尺度非静力数值模式MM5V3,对中国华南前汛期暴雨、梅雨锋暴雨、北京东风回流降雪和辽宁寒潮大风雪等四次
该文利用全国160站月平均降水量和NCEP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华北地区降水的气候特征及其干旱化成因.结果发现近20多年华北的严重干旱主要表现为夏季7、8月降水明显偏少.我们对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