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室性早搏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与缺血、缺氧、电解质紊乱、手术等机械刺激、自主神经张力变化等因素有关。根据室性早搏宽大畸形QRS波在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形态特点可将室性早搏分为不同起源部位。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抵抗而引起持续血糖升高。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心、脑、肾等多脏器损害,甚至发生感染、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严重并发症,还可引起恶性心律失常等危及生命。目前糖尿病可分为1型、2型、妊娠期及其他类型,其中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类型,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在心电学上可表现为窦性心率震荡及连续心率减速力等指标改变。本文主要研究对象是频发室性早搏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对比分析不同部位室性早搏的窦性心率震荡及连续心率减速力特点,为临床合理监护和治疗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提供可靠的心电学依据。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对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电图科佩戴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仪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电图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符合室性早搏诊断标准的频发单源性室性早搏患者(138例)入选研究组,男76例,女62例,年龄74.1±9.2岁,所选2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选取同期在本院行心电图检查发现室性早搏的健康老年体检者102例,男58例,女44例,年龄71.3±9.6岁,作为对照组与之进行对比。两组均除外起搏器植入、心功能II级以上(NYHA分级),且1周内未使用利尿剂、致心律失常、影响自主神经等药物。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2仪器选择:每位受试者均采用美国DMS公司生产的动态心电图仪进行监测,佩戴时间均不少于22小时,由心电图专业人员通过人机对话进行审核和修改,剔除伴有房扑、房颤、房室传导阻滞(二度及以上)患者的心电图,并根据室性早搏宽大畸形QRS波在体表心电图十二导联形态特点将室性早搏分为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早搏发生频率、各部位的窦性心率震荡指标(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及连续心率减速力指标(DRs)均由心电分析软件自动分析、计算。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进行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用χ±s表示,采取方差齐性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24小时室性早搏发生频率:糖尿病组明显高于正常组(1229.67±506.19比217.09±161.79,p<0.05)。2糖尿病组左心室心尖部起源的室性早搏发生率高于正常组(15.2%比3.0%,p<0.05),而右心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早搏发生率则低于正常组(39.9%比60.7%,p<0.05)。两组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的早搏均高于其他起源部位(39.9%比21.7%、15.2%、12.3%,60.7%比22.5%、3.0%、6.9%,均p<0.05)。3糖尿病组的窦性心率震荡(TO、TS)及连续心率减速力(DRs)的异常率均高于正常组(TO:29.0%比10.8%,TS:37.0%比16.7%,DRs:26.8%比12.7%,均p<0.05)。4糖尿病组左心室起源的室性早搏TO、TS、DRs异常率较右心室起源的异常率高,而左心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早搏的TO、TS、DRs异常率在四个部位中是最高的(TO:60.0%比14.3%、25.5%、29.4%,TS:80.0%比19.0%、32.7%、29.4%,DRs:53.3%比23.8%、21.8%、23.5%,均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早搏的发生频率、窦性心率震荡及连续心率减速力与健康老年人有显著差异。其左心室心尖部起源的室性早搏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老年人,左心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早搏的窦性心率震荡检测指标、连续心率减速力异常率较其余部位(右心室流出道、右心室心尖部、左心室心尖部)高,提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左心室流出道早搏较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