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颗粒电化学反应过程分析及癌蛋白检测应用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indswo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传统的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电化学是在宏观尺度下考察纳米颗粒聚集体的平均电化学行为,然而颗粒间的异质性与不可忽略的相互作用使得常规方法无法精准获取单个纳米颗粒的电化学本征信息。单颗粒碰撞电化学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电化学分析新方法,能够在微纳尺度下对单个纳米颗粒进行电化学表征和分析,这对揭示纳米限域尺度下的物化性质与过程具有重大科学意义。本论文首先在第一章中对单颗粒碰撞电化学的方法、基本原理和应用进行了综述,随后在第二、三章节中详细讨论了基于单颗粒碰撞电化学原理的两项研究。在第二章中,结合实验和模拟,系统研究了La Ni O3纳米酶颗粒聚集体与单个La Ni O3颗粒分别催化H2O2还原反应的动力学与物质传输差异。研究发现,不改变纳米酶聚集体与单个纳米酶颗粒的反应动力学,仅仅通过增大物质传输效率,就可改变纳米酶对H2O2反应产物的选择性,为提高催化剂的效率和选择性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改进催化剂的工作方式带来了新的可能。在第三章中,利用α-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与AFP核酸适配体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力,通过释放铂纳米颗粒(Pt Nanoparticles,Pt NPs)上配位连接的AFP核酸适配体,在Pt NPs单颗粒碰撞电化学实验中观察到了恢复的肼氧化电流信号。此方法实现了原发性肝癌的典型肿瘤标志物AFP的特异性检测,并借助于单颗粒碰撞电化学理论上可将检测限降低到单体水平的特点与优势,有望实现超高灵敏度液体活检。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所述:(1)采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立方体形状的多孔La Ni O3纳米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了其形貌,采用X射线衍射法表征了其晶体结构。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La Ni O3纳米立方体(La Ni O3 Nanocubes,La Ni O3 NCs)聚集体催化H2O2还原的反应过程,并结合理论模拟,深入探索了La Ni O3 NCs催化H2O2还原的反应动力学及物质传输过程。模拟研究表明,随着H2O2扩散系数的增大,H2O2还原反应(Hydrogen Peroxide Reduction Reaction,HPRR)峰电流与O2还原反应(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峰电流的比值也不断增大。(2)在单个NP水平上,通过采集不同电位下,单个La Ni O3 NCs在碰撞电极过程中催化H2O2还原的电流-时间曲线并分析单个纳米粒子产生的平均电流,得到了等效于单个纳米酶颗粒的伏安曲线。同时,通过理论模拟绘制出单个La Ni O3NCs催化H2O2还原的伏安曲线。结合实验和模拟,发现在不改变任何动力学参数的情况下,仅仅因为单个纳米酶颗粒上H2O2的传质速率显著提高,HPRR与ORR的电流比值便提高了4倍,改变了La Ni O3 NCs催化H2O2还原产物的选择性。(3)通过溶液相种子生长法合成了Pt NPs,由SEM和TEM表征证明Pt NPs为形貌均一的球形。单个Pt NPs在与碳微电极(Carbon Ultramicroelectrode,CUME)碰撞过程中可有效催化N2H4氧化,产生阶梯状电流信号。将Pt NPs与AFP核酸适配体通过Pt-N配位作用连接形成Pt NPs-AFP aptamer偶联物,导致AFP核酸适配体的存在抑制了Pt NPs催化肼氧化的电子转移。继而将该偶联物与APF蛋白进行孵育,由于AFP与核酸适配体之间的特异性强相互作用,核酸适配体从Pt NPs表面脱附,导致阶梯状电流信号的恢复,实现了AFP的特异性检测。该基于纳米颗粒碰撞电化学的新型检测方法目前可对浓度为30 ng/m L的AFP进行了检测,并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规划背景逐渐开始转向存量规划。历史街区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存量区域,体现着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征,其可持续性保护更新及与城市的发展协调不可忽视。岭南天地历史街区见证过佛山工商业的发展变迁,展现了城市独有的历史文化特征。然而在经济效益与保护更新的角逐中,岭南天地商业气氛日渐兴盛,街区风貌开始失去原有特色,文化氛围衰落带来了历史空间活力的消退,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
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建设发展显著,一大批大跨度斜拉桥建成通车,促进了国民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拉索作为斜拉桥主要受力构件,本身具有长细、轻柔、弱阻尼等特点。当斜拉索端部受到频率接近2倍索频的外激励时,且激励幅值达到一定振幅,极易形成大幅参数振动。本文针对斜拉索参数振动及其振动控制,建立了斜拉索精细化模型,并探讨了拉索-阻尼器-辅助索混合控制系统,以期为桥梁实际工程提供有益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
随着化石能源逐渐耗尽、地球环境日渐恶化,人们急需发展环保且可持续的新能源及相应的能量存储设备。超级电容器因具有功率密度高、工作寿命长等优势,在储能设备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飞速发展,柔性可穿戴超级电容器在便携式设备的储能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如何使超级电容器同时具有良好的柔性和储能性能,是目前研究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发展柔性超级电容器的关键在于柔性电极的制备,本论文选择廉价、易
我国岛礁、高原等偏远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铺设高压远距离输电线路与大陆电网互联面临建设难、成本高等难题。由柴油发电机和储能装置作为能量核心支撑,光伏灵活接入构建的三端口能量路由器,既能解决柴油发电单一供电的不足,又能联合各类微源配置接口灵活的多能源微电网。基于直流母线的三端口能量路由器具备成本低、无需考虑频率和相位及无功补偿设备等优势,有利于直流用电负荷灵活高效挂网运行,已成为建设偏远地区高可靠、
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获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是计算原子尺度微观过程的重要方法,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制药、半导体设计等众多科技领域。然而,由于DFT计算开销大,导致基于DFT的微观原子运动计算耗时极长。例如,使用8个CPU核的服务器(具体配置:Intel CPU 2680V2),并行计算仅含有12个原子的苯环分子20皮秒(皮秒:10-1
钾离子电池由于钾资源丰富、能量密度高等特点,是锂离子电池的潜在替代者。电解质作为电池中主要的组分之一,对于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研究电解液体系及其组分类型、盐的浓度等因素对钾离子负极材料性能的影响对于钾离子电池未来的商业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本论文以双氟磺酰亚胺钾盐(KFSI)与酯类、醚类溶剂为基础,分别开发了一系列新型电解液,将其应用于基于碳基负极材料及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的钾离子电池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逐渐普及、国家相关法规与补贴政策的逐渐完善,以及人们对于车辆性能与安全性需求的不断提升,新一代新能源汽车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上智能化和高密度的电子元器件,使得其电控系统也因此具备传导功率大,瞬时超大电流的特点。但是也这对新能源汽车电流传输、以及热传输用的铝基覆铜板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覆铜板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和耐高压能力,否则热量容易在局部地区积累,会严重危害到器
随着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大力推进,地铁作为城市主要的出行方式,近年来得到了蓬勃发展,我国已成为拥有地铁运营城市最多和线路最长的国家。地铁屏蔽门作为地铁运营的核心设备,通过屏蔽站台以保障运营安全、节约能耗,对地铁运行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准时性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地铁屏蔽门系统的可靠性和维修性进行分析与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论文以J市地铁5号线运行过程的故障数据和维修数据为基
近年来,全世界开始注重环境与不可再生资源问题,使用绿色能源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连接到电网的整流负载会引起输入电流波形失真,从而使高次谐波电流注入电网,降低了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是许多电气设备的必要环节,也符合绿色能源的核心要求。由于目前APFC电路拓扑电路繁多,且升压型及其改进型APFC电路被大家集中改进。基于大量文献,针对降压型APFC电路被人们研究较少的现状
DNA作为一种遗传物质广泛用于遗传学相关的研究。具有独立结构及特定非遗传生物学功能的核酸的发现和DNA纳米技术的发展,使得DNA作为一种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药物递送等领域。随着对DNA链取代反应研究的深入,动态DNA纳米结构成为了一种十分强大的工具。研究者基于DNA动态纳米结构可设计出复杂的网络行为来操纵分子层面物质的时空分布。细胞行为的调控大多是通过对细胞膜表面受体或配体进行控制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