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艺术选修课程建设是教育部为贯彻教育方针,推动素质教育发展,深刻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令第13号),针对普通高校非艺术专业的大学生,旨在加强普通高等院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程建设,以确保普通高等院校艺术教育工作顺利、健康的开展;随着公共艺术选修课程在我国高等院校中的普遍实施,公共艺术选修课程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已成为我国普通高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已成为重要的任务。《钢琴名作与演奏赏析》课程是教育部于2004年12月29日在第12号文件中:针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实施,在选修课中关于任选课C类音乐表演类课程的设置中,首次提及到该课程。随后,根据2006年3月8日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提及到“各高等学校可根据本校学科建设以及教师的特长和研究成果,开设各种具有特色的艺术任意性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因此,根据各大高校情况不同,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钢琴名作与演奏赏析》课程则以公共艺术选修课程的身份走进普通高校。作为公共艺术选修课,该课程的开设,极大地满足了非音乐专业学生对钢琴的兴趣与喜爱。公共艺术选修课《钢琴名作与演奏赏析》主要面向非音乐专业学生群体普及钢琴音乐。不仅是广大学生了解钢琴音乐的直接途径,也是丰富公共艺术选修课程体系的重要体现。为了更为充分的了解课程的教学现状,针对课程的开设以及教师的教学情况,对授课学生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从而发现教学中容易忽视的问题有:教师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依旧停留在音乐欣赏课程概念上,忽略了钢琴学科所具有的特点与课程开设的意义。由于教师对公共艺术选修课认识的不足,在教学中,忽略了教学效果;多媒体素材的运用单一化;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欠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启发以及教学语言中缺乏感染力。结合问卷的分析与总结,为了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找到解决的对策:教师应该从教学设计的环节予以重视;针对教学内容,在教材的选择与运用上注意多样性与对比性;针对教学方法,教师应注重多媒体素材的拓展和启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以及教学语言的组织中进一步提高自己,不断充实、完善自身的教学能力。以便更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全文由前言、正文和结论组成,主要内容如下:前言:概述公共艺术选修课《钢琴名作与演奏赏析》的研究意义、综述相关动态、以及本论文所运用的研究方法。正文:第一部分,对《钢琴名作与演奏赏析》这一新兴的公共艺术选修课程得以成功开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课程的概况、课程的性质、课程的目标以及课程特点四个方面进行了概括性的阐述。第二部分,结合个人教学实践,通过问卷形式,以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学生选课情况及学生听课情况对课程的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并以图表的形式对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总结;发现问题,并思考课堂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基于对《钢琴名作与演奏赏析》课程现状的分析与总结,针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对教学设计进行大胆设想。一是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教材的选择与运用,善于把握课堂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对比性。二是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想象力,积极拓展教学多媒体素材,避免单一化。三是教师对自身专业素养的不断完善,教师应注重自身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加强教学语言的组织能力,积极体现教师的引导性,努力完善教师的教学能力。结论:以《钢琴名作与演奏赏析》课程的开设为契机,结合个人的课程教学实践,在总结经验与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深刻的认识到:教师应更加重视对公共艺术选修课程的教学。同时,高校可根据师资情况,学生需求开设不同专业类型的公共艺术选修课程,以提升公共艺术课程的深度,从而满足广大非音乐专业学生的不同爱好与需求,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这也更好的落实国家对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指导方案,体现了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的进步性,完善了公共艺术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