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尤为如此。工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对于一国整体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而这有赖于无数工业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国际上通常认为一国工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该国工业企业生产工业产品并出口到国际市场上的能力所代表的竞争力。它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同时还反映了其技术水平。作为评价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工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一代表性的指标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开始实行鼓励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政策,引进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几十年来,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逐渐扩大;近年来我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更是跻身全球前列。与此同时,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我国的工业企业国际竞争力排名也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五六十名连年攀升,到了2009年,已升至全球第5位。此外,对从资本市场获取的若干数据进行分析的结果也提示:利用外资规模的扩大和我国工业企业国际竞争力排名的提升存在一定关联。而本文的研究目的正是在经济事实的基础上建立实证模型,来验证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本文借鉴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等方面的观点,从工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出口比重等维度来量化工业企业国际竞争力这一评价指标,从而将“竞争力”这一模糊的概念具体化,便于进一步的分析。此外,本文还考虑了诸如人力资源、研究与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对我国工业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对2005-2010年我国的经济数据和资本市场相关证据的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工业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正向的影响。同时,研究与开发的投入是我国工业企业在上述期间发生结构性变化的主要原因。从经验证据得出的实证研究结论验证了外商直接投资与工业企业国际竞争力之间存在的相互关联。我们进一步得出了若干政策建议,以有针对性地利用积极因素,提高我国工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