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陈铨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和话剧批评家,他对于战国策派的理论贡献和四十年代民族文学的大力宣扬,以及对话剧的创作与批评,都是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陈铨的戏剧创作,不仅是战国策派政治理论的重要实践,也是他践行文学批评与哲学主张的重要文体。文章将围绕陈铨口中“伟大的将来”的文学——戏剧,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章以陈铨抗战剧作的内容为主题,分析其“战争与爱情”书写下的国家民族意识。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铨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和话剧批评家,他对于战国策派的理论贡献和四十年代民族文学的大力宣扬,以及对话剧的创作与批评,都是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陈铨的戏剧创作,不仅是战国策派政治理论的重要实践,也是他践行文学批评与哲学主张的重要文体。文章将围绕陈铨口中“伟大的将来”的文学——戏剧,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章以陈铨抗战剧作的内容为主题,分析其“战争与爱情”书写下的国家民族意识。陈铨的抗战戏剧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交织着战火与爱情的浪漫悲剧,如《野玫瑰》、《金指环》、《蓝蝴蝶》、《无情女》,一类是爱国志士的救国篇章,如《自卫》和《黄鹤楼》;第二章分析陈铨抗战剧作的艺术特征,从悲剧性、结构、语言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认为陈铨抗战戏剧最突出的特点是悲剧性;第三章则以前两章为基础,透视陈铨抗战剧作对于民族文学运动和新文学创作的贡献及其缺憾。文章将结合陈铨戏剧创作的理论,通过陈全与战国策派、民族文学关系的背景,在其文学活动和理论建树的视野中观照陈铨的抗战话剧创作,并重新阐述《野玫瑰》风波的缘起、事实及陈铨在文学史上被边缘化的原因,以求厘清陈铨的文学思想与其话剧创作的历史和语境关联。
其他文献
欧洲缴草(Valeriana oficinalis L.s.l.)以根及根茎入药,具有镇静安神、解挛止痛、抗抑郁和抗肿瘤、抗心律失常和胃肠平滑肌解痉等药理活性,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失眠、抑郁症和肿瘤等疾病越来越多,对缬草提取物及其制剂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是野生缬草资源急剧下降,自然生长和人工栽培的缬草,根系生长缓慢,而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缬草的根系中。因此,利用组织培养技术
目的:探讨血小板(PLT)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KD住院患儿临床资料,探讨急性期血小板变化与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无反应KD及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之间关系及恢复期对小
研究背景及目的:分子靶向治疗为晚期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其中与分子核医学息息相关的放射免疫治疗(Radioimmunotherapy,RIT)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它是以肿瘤细胞表面特异性高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结直肠癌的复发转移是多基因共同参与的、多步骤的过程。其中,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药物资源,从雷公藤植株提取分离所得到的倍半萜生物碱具有良好的医药和农用活性,经济价值大。但雷公藤次生代谢物含
目的:观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小鼠模型中肠上皮细胞岩藻糖基化水平的变化,对其中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将42只日龄10天的C57BL/6新生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EC组(n=21,通过人工喂养+缺氧+冷刺激方法建立NEC模型)和对照组(n=21,由母鼠喂养,不做其他处理),建模3d后处死新生鼠。采用NEC病理损伤评分评估NEC建模效果;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岩藻糖基化肠上皮细胞(F-
BRAF V600E突变作为最常见的肿瘤驱动基因变异和肿瘤生物标记物,对肿瘤的诊断、预后和靶向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BRAF V600E突变在某些临床样本中的含量可能极低,现有的方法往往无法进行简单快捷的检测。本课题结合双锁式Gap连接酶链式反应和超支化滚环扩增,建立了一种新的实时荧光突变检测传感策略,以满足临床对低丰度BRAF V600E突变的检测需求。本课题首先设计了一对锁式探针用于双锁式G
抗癌药物的耐药是癌症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抗癌药物耐药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分子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索。确定新的治疗靶点从而克服癌症耐药性仍然是目前药物研发的主要挑
当代社会发展迅速,信息飞速的传播,使人类正式步入了图像时代。视觉的冲击力与观赏性似乎成为大众的需求,也给生活带来了丰富的变化。为艺术创作带来了更多的创新与可能性,绘画正在从传统中寻求新的出路。同时图像的发展为绘画带来巨大挑战也同时注入新的活力。本文会从不同创作方式探究图像时代下艺术创作的时代特征与现实意义。结合自己的创作分析绘画形式的变化。通过图像时代绘画方式的解读,为绘画提供重要考证,同时也对今
宋代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是一个特别辉煌的时代,宋学则是研究宋代文化始终绕不开的话题。包恢作为南宋末期的理学家、诗学家、政治家,其理学成就不低,他自谓“某素不能诗,何能知诗”(1),却又写下了数篇扎扎实实的诗学文章,其诗学文章明显的融入了理学色彩;尤其是包恢提倡的“真诗”理论不可忽视,在诗学史上也是可圈可点的一笔。包恢留下的诗论文章不是很多,从包恢的文集《敝帚稿略》中可以发现其诗学文章中不少提法都是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