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真菌的种类繁多、新陈代谢活跃,且在此过程中能够产生并累积一些结构独特、骨架新颖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部分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与其宿主植物有相似甚至相同的活性,这可以解决目前药用植物资源紧缺的问题。同时,植物真菌色素作为天然色素的重要来源之一,不仅克服合成色素的不安全性,还可以通过发酵大量地生产以解决原材料后顾之忧。鉴于植物真菌在药物研发和天然色素开发等领域凸显出的重要作用,开展其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与开发,是研究天然产物的一条环境友好、有利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本文以阴香内生真菌Y-74菌株和板栗疫病菌155菌株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是阴香内生真菌Y-74菌株,该菌株由南宁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中阴香茎部筛选而得到具有抗菌活性的内生菌,经过培养观察其表型及菌丝形态,并对其发酵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纯化和分析鉴定。实验发现,Y-74菌株菌落正面呈青绿色绒毛状,菌落边缘规整;菌落反面呈青黄色,极易产生孢子;菌落边缘菌丝呈现银白色,表面干燥,不透明。菌丝细长且繁多,产孢量很大,能产生大量球状的分生孢子。其发酵液经过柱层系分离纯化得到11各组分,抑菌试验表明(2)、(4)、(5)三个组分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经过质谱鉴定发现组分(2)含有两种物质,因此对其进一步纯化得(2)-2,但抑菌试验发现此物质没有抑菌活性,核磁图谱鉴定该物质为橘霉素A(penicitrinone A),分子式为C23H24O5。据文献报道,橘霉素A是一种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的物质。同时,对板栗疫病菌155菌株所产的色素进行初步探究。经对菌丝生长及菌株产色素的情况进行观察,发现培养15 d时,所产的色素量最多。该色素为脂溶性色素,可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丙酮等有机溶剂,极易溶于氯仿、二氯甲烷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其次,并对该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其适合使用溶剂浸提法进行提取,以甲醇作为提取剂,水浴60℃条件下提取1h,即可都得到色素溶液,最大吸收波长为458 nm。对该色素的稳定性能进行了测定,发现该色素有一定的耐热性,且色素在紫外光照射下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但室外日光对其光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当pH在4-9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色素对大多数金属离子、氧化剂、还原剂、常用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的稳定性较好。利用柱层析的方法对色素进行了初步的分离和纯化,得到两个色素组分,利用高效液相检验纯度,然后经过质谱测定化合物155-1的分子量为536.62、155-2 的分子量为5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