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血管灌注、显微解剖方法,研究旋股外侧动脉三个主要分支(升支、横支、降支)及其发出的系列穿支的形态学特点,主要目的:(1)以旋股外侧动脉为蒂设计系列嵌合穿支皮瓣,为修复全身复合组织缺损提供基础;(2)为显微外科、创伤骨科学提供多样化术式选择;(3)在以往学者研究基础上总结经验,提出创新。方法28侧成人下肢标本,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并显微解剖观测:(1)旋股外侧动脉升支的起源、走行、分支与分布;(2)旋股外侧动脉横支的走行、分支及分布;(3)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走行、分支与分布;(4)测量各分支有关数据。另在2侧新鲜下肢标本上分别进行术式设计,并进行摹拟手术。结果(1)旋股外侧动脉升支是旋股外侧动脉向大腿上部发出的分支,升支起点距骼前上棘的距离为(10.4±0.8)cm,入肌点距骼前上棘(8.9±0.4)cm,升支主干长度(7.8±0.9)cm,主干外径为(2.5±0.4)mm,伴行静脉一般为两条,起始部会有股外侧皮神经分支伴行。髂嵴支:在距骼前上棘2cm处分成数支小支,出现率为46.63%;大转子支:旋股外侧动脉横支在大转子下方发出2条大转子支的占85.71%,1支的占14.29%,血管外径(0.3±0.1)mm,股骨外侧骨膜支:外径(0.4±0.2)mm,恒定出现;阔筋膜张肌支:上行支和下行支的外径分别为(1.2±0.8)mm,(1.0±0.6)mm;臀中肌支:外径为(1.0±0.3)mm,长度(4.0±1.3)cm;高位皮动脉来源动脉在发出皮动脉前的外径为(2.6±0.4)mm,高位皮动脉在穿阔筋膜处的外径约为(0.8±0.04)mm。(2)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在距髌骨中点(27.8±3.5)cm处分为内外两个侧支。其中:外侧支:发出(3.1±2.6)支、外径(0.7±0.2)mm肌皮动脉或肌间隙皮动脉,直径≥0.5mm动脉长为(20.3±2.6)cm;内侧支:外径(2.1±0.6)mm,直径≥0.5mm动脉长为(15.9±3.6)cm,主要营养股中间肌;股直肌支:约在髌骨中点上方(31.0±3.1)cm处自降支主干发出,外径(2.1±0.3)mm,肌支(3.1±1.1)支,皮支(2.2±0.9)支,入肌前长度(5.1±1.7)cm,入肌点距髌骨中点(27.6±3.0)cm;(4)股外侧肌支:约在髌骨中点上方(34.4±1.2)cm处自横支发出,入肌前长度为(4.8±1.0)cm,外径(2.3±0.4)mm,入肌点距髌骨中点(31.3±1.8)cm。结论(1)通过对下肢标本进行解剖实验:掌握了旋股外侧血管组的解剖规律与形态学特征,明确了旋股外侧动脉各分支血管间存在着众多的吻合关系;(2)可设计成以旋股外侧动脉升支为蒂的嵌合穿支皮瓣和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嵌合组织瓣,解剖学研究证实这些皮瓣可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3)以旋股外侧血管为蒂的嵌合组织瓣,瓣设计灵活且术式多样化,丰富了立体修复重建全身复合软组织缺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