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体系发布于1998年,距今已有十余年的时间。在此期间,中央及地方政府围绕公共财政体制建设推行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以及政府收支分类等诸项变革已经取得显著成效,预算会计体系的制度基础因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随着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实施,社会各界对政府财务管理以及政府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度日益关注。制度基础的变化、信息需求的提高,加上会计系统本身的种种缺陷,使得现行预算会计体系明显滞后于时代的发展。现行预算会计体系既不适应不断变化的中国国情(不能满足政府内部加强管理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外部利益相关者监督政府或做出理性决策的信息需求),与已实行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 对此,会计学和财政学的学者们、人大和政协代表、政府部门官员以及会计实务工作者已经从现行预算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国外政府会计改革经验借鉴、政府会计概念框架等多个方面开展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普遍认为我国应当推行政府会计改革,而且就我国政府会计目标、主体、会计基础、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和计量等提出了改革建议。这些研究成果令笔者深受启发,同时不得不认真思索本文如何在已有研究成果上有所创新和突破。由于现有政府会计研究大多关注西方发达国家的改革经验或者针对政府会计的某一局部问题进行研究,并且大部分采用单纯的理论分析或国际比较的研究方法,故而在一定程度上还缺乏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实践的整体方案的研究,研究结果也难以得到检验。因此,本文将在研究视角、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上有所创新,综合运用实证检验、问卷调查、规范研究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立足于我国现实问题的解决,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动因和切入点进行理论和实务分析,以期提出既适合我国制度环境、又能与国际“对话”的政府会计改革框架和实现路径。 将预算会计扩展为政府会计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而是要转变整个会计观念(李建发,2001)。政府会计改革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可以预见,我国的政府会计改革将是一个复杂而艰辛的系统工程(从美国、英国、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政府会计改革历程来看,亦是如此)。本文以政府会计“为什么改”→“怎么改”→“改的效果”作为逻辑主线,从政府会计改革影响因素入手,分别采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实证检验和国内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制度因素和利益相关者信息需求因素对政府会计改革的影响(“为什么改”);基于此,结合我国资源信息披露、债务与财务风险防范、政府成本管理以及预算管理与执行等问题,从技术层面探讨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现实驱动因素与切入点,进而提出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方案(“怎么改”);最后,通过对某省政府会计改革试点进行实践调查,本文检验了在我国现实环境下政府会计优化方案的可行性(“改的效果”)。 具体而言,本文从代理理论和制度理论出发,分析了受托责任、公共受托责任、利益相关者行为动机与制度影响因素及其与政府会计系统构建及财务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然后,选取了政府会计改革影响因素的已有文献,从国有资产管理、债务风险防范、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等角度进行了梳理,为后续进行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奠定文献基础。 在文献研究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选取OECD成员国2001年至2010年财政压力、经济发达程度、法律体系、国民受教育程度以及企业会计改革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剖析宏观制度因素对政府会计改革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政府会计改革的实施与否与所在国家的制度因素存在显著关系:(1)一国的政府负债水平通常与政府会计改革实施与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当一国的政府负债水平超过一定程度时,反而可能会拒绝实施能揭示债务风险的政府会计改革;(2)一国的资本市场成熟程度将有利于该国实施政府会计改革;(3)相对于大陆法系的国家,英美法系的国家更容易实施政府会计改革;(4)国民受教育程度越高,所在国家的政府越有可能实施以提高政府会计信息质量为目标的政府会计改革;(5)具有完善企业会计标准的国家,更容易实施政府会计改革。 对于政府利益相关者信息需求与行为动机对政府会计改革的影响问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社会访谈的研究方法,运用量表数据和因子分析法确定我国政府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研究发现:(1)政府的利益相关者大多支持对我国现行预算会计体系进行改革,以提高政府会计信息质量;(2)外部制度环境(如政治竞争制度、税收制度以及户籍制度等)的改善,将有助于推动政府会计改革的进程;(3)利益相关者大多期望变革后的政府会计系统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提供政府运营成本、资金使用效率和效果、资源存量与消耗、负债水平与偿债能力等方面的信息,以有效解除政府的公共受托责任。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以国有资产的核算和披露(以土地资源为例)、政府债务确认与风险揭示(以地方政府债务为例)、政府运行成本确认与披露(以公共产品定价为例)、政府预算管理与控制需求(以预算收支信息为例)等作为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切入点,深入分析我国政府会计的特有制度环境及其产生的社会和经济背景,以及实务中现行预算会计在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主要缺陷。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理论构想和现实选择两个维度提出了我国政府会计系统构建的框架(构建包括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两大子系统的政府会计系统),以及改革在不同阶段的实现路径(分为近期和中远期改革方案),以解答我国如何推行政府会计改革的问题。最后,本文选择某省政府会计改革试点进行实践调查。通过对某省的试点环境信息、试点过程、试点结果以及试点单位案例分析,检验了政府会计系统优化方案在我国现实条件下的可行性,同时总结了存在的实务操作问题,提出进一步推广的建议。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政府绩效信息的披露是解除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根本途径,因此,政府会计体系的构建应以绩效评价为导向。然而,现行单一的预算会计系统难以提供政府绩效评价所需的量化信息,制约了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基于此,本文建议政府会计改革采用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双系统并行、同时提供预算信息和财务信息的改革模式,以充分发挥政府会计信息系统提供量化信息的比较优势。但是,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的引入不能一蹴而就,因不同阶段政府会计目标的不同定位、适度披露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等因素的约束,我国政府会计改革需本着渐进式改革的原则分步、分项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