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焦虑患者的人格和焦虑、人格和相关生活事件间的关系以及生活事件和焦虑严重程度间的关系,从病因学探讨引起焦虑的因素;并且探讨焦虑症中医证候学特征,以指导临床对于焦虑患者的诊疗工作和焦虑高危人群的筛选及预防工作。方法: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分,分数≧14分,同时不满足排除标准者即可纳入。对纳入患者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评分、生活事件量表(LES)评分、中医四诊信息调查。中医四诊信息调查表以导师经验为依据,参考既往相关文献制定。结果:1.对影响焦虑的负性生活事件进行比较发现,存在家庭有关问题的有58例,占81.69%;存在工作学习中问题的有37例,占52.11%;存在社交和其他问题的有17例,占23.94%。生活事件刺激量和焦虑总分的相关分析,两者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的正相关(P<0.01)。2.应对方式和焦虑的相关研究发现,53例患者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占74.65%。本项研究中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不同程度焦虑患者应对方式的得分不同,有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焦虑程度越高的患者,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也越高。3.人格和焦虑的相关性研究发现,E人格得分和焦虑总分的相关分析,两者之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的相关(P>0.05);P人格得分和焦虑总分的相关分析,两者之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的相关(P>0.05);N人格得分和焦虑总分的相关分析,两者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的正相关(P<0.01)。4.人格和负性生活事件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三种生活事件在N人格和P人格间出现的频繁程度相一致,都是家庭有关的问题出现的最多,其次是工作和学习中的问题,再次是社交和其他问题;人格和生活事件刺激量相关分析发现,E人格得分和生活事件刺激量的相关分析,两者之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的相关(P>0.05);N人格得分和生活事件刺激量的相关分析,两者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的正相关(P<0.01);P人格得分和生活事件刺激量的相关分析,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的正相关(P<0.05)。这说明,在本项研究中,N人格和P人格得分高的人,对负性生活事件的敏感性较强。5.失眠、善忘和烦躁出现率在90%以上,可以把它们归为本研究焦虑患者的核心症状。对出现率在50%以上的高频症状进行聚类分析后,结合导师经验,对聚类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得出焦虑障碍的常见证型和基本病机演变。本研究中焦虑障碍的最常见证型为心肾不交,不同时期可以兼有肝气郁滞、心肝火旺、心血不足、肾阳不足等多种证型。结论:N人格和负性生活事件是引发焦虑两个危险因素。其中,家庭有关的问题是出现频率最多的负性生活事件。负性生活事件对个体的影响越大,则罹患焦虑的风险也越大。对负性生活事件采用消极应对方式会加重焦虑障碍的风险。同时焦虑程度越高,越倾向于采用消极应对方式。N人格和P人格得分高的人,对负性生活事件的敏感性较强,容易受到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另外本研究发现,失眠、善忘和烦躁是出现频率最高的症状,为焦虑障碍的核心症状。本研究采用了聚类的方法结合导师经验对焦虑障碍的病机演变及证型划分进行了研究,发现肝郁化火,耗伤肾水,灼伤心血,扰动心神为焦虑障碍的主要病机。心肾不交为焦虑障碍的最常见证型,不同时期可以兼有肝气郁滞、心肝火旺、心血不足、肾阳不足等多种证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