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嵌入农村互助养老研究 ——以J市R村为例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bra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家庭结构变迁、代际居住空间分离化以及代际反馈关系变动,建立在多代共居模式基础上的农村传统代际服务递送的纽带被割裂,家庭养老保障功能逐渐弱化。与此同时,农村福利模式、市场模式的正式养老保障支持不足。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互助养老模式基于农村养老服务供需失衡的困境与农村地区的资源禀赋而产生。但互助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在地方实践和学界研究十余年之后仍面临不可持续发展的困局。其中,组织建设、服务质量、资金投入是制约农村互助养老的突出问题。面对这多重困境,政府部门及理论界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出发提出鼓励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扶持发展农村互助养老,发挥其组织培育、服务引导、资源链接等纽带作用,以建立外生型社会组织与村庄本土互助组织的衔接,促进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质量提升。但社会组织作为外生型力量参与农村互助养老时,并不只是提供服务的问题,还面临融入复杂的地方性环境、与地方权力组织和群众组织互动以及如何嵌入情感等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思考社会组织参与农村互助养老的实然状态如何,比如社会组织的参与机制、效果以及障碍等。然而,既有文献对社会组织参与农村互助养老的研究还较薄弱,缺乏理论与实证紧密结合的系统性研究,且以特定理论视角研究的更少,这成为我们引入社会组织参与农村互助养老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问题,本研究从嵌入性视角对社会组织参与农村互助养老进行研究,经过梳理嵌入性理论的发展脉络、核心要素以及主要维度,本文构建了社会组织参与农村互助养老的嵌入性理论分析框架,分析了社会组织参与农村互助养老的嵌入逻辑、动力、机制以及宏观嵌入情境。在“制度嵌入—关系嵌入——结构嵌入——认知嵌入”的系统性嵌入框架下,本研究以J市L社会组织嵌入R村互助养老的实践作为案例,结合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参与观察的方法对社会组织嵌入农村互助养老的过程、效果、困境展开深入剖析,并对其困境根源进行深层次理论探讨,以回应现有研究提出的内源性和外源性的主客两分的缺乏系统性和关系性思维的解决方式,进而从根源上解决社会组织嵌入农村互助养老的困境。在田野调查后本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社会组织嵌入农村互助养老的条件已经趋于成熟,我国服务型政府转型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为社会组织嵌入农村互助养老提供了政治支持;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的日愈完善为社会组织嵌入农村互助养老提供了经济驱动力;农村人口结构老化带来的多元养老服务需求和社会组织的快速、高质量发展为社会组织嵌入农村互助养老提供了社会环境条件;我国的互助文化、和合文化为社会组织嵌入农村互助养老提供了文化基础。2、社会组织嵌入农村互助养老可选择“理念宣传—组织耦合—服务生产—价值激活”的机制,遵循“嵌入政府和嵌入村庄”的双向嵌入逻辑,采取“制度—关系—结构—认知”的嵌入路径,实施“介入村庄社区—专业化与赋能—公共空间建构”的具体策略。3、社会组织嵌入农村互助养老的确有助于促进互助养老服务专业化发展、增强农村老年人幸福感、减轻政府养老负担压力以及形塑乡村社区共同体意识,且社会组织的嵌入可以从多个角度为农村互助养老带来资源。4、社会组织嵌入农村互助养老尚存在多重“脱嵌”的困境,具体体现在老年人低社会认知度掣肘的认知脱嵌、社会组织专业能力滞后的能力脱嵌、社会组织多元资源获取囿限的资源脱嵌以及法律制度规范缺位的制度脱嵌,这影响了社会组织嵌入农村互助养老的功能发挥。针对社会组织嵌入农村互助养老所陷入的困局,理论界基于内源性角度提出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组织服务能力,从外源性角度提出加强政府财力保障和健全法律体系等优化路径。这毋庸置疑是一个合理的角度,但深入分析发现这种主客两分的解决方式缺乏系统性和关系性思维,忽视了社会组织与农村互助服务网络的整体关联性,没有从根本上看到社会组织与农村互助养老的契合程度,因此难以从根源上解决社会组织嵌入农村互助养老的困境,可能导致现有解决路径的成效出现阶段化、碎片化。在嵌入性理论看来,社会组织参与农村互助养老的困境根源在于社会组织的嵌入性支持不足,包括基于认知嵌入的村庄文化环境受到阻滞、基于结构嵌入的社会组织发展能力受限、基于关系嵌入的社会组织合作网络欠缺以及基于制度嵌入的制度环境条件不够充分。基于嵌入性理论多维层次的深入剖析,扩充了当前社会组织嵌入农村互助养老困境研究的内源性与外源性的二维分析结构,嵌入性理论将各种因素归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有利于形成一个有严密逻辑关系的有机整体,因此对全面认识社会组织的嵌入问题有很大助益。认识社会组织嵌入农村互助养老“脱嵌”困境及根源的基础上,本研究从嵌入性视角提出社会组织嵌入农村互助养老的推进路径,以实现社会组织与农村互助养老的耦合性再嵌,具体包括促进老年人参与互助养老的主观增能以实现社会组织的认知再嵌,推进互助养老社会组织的个体增能以实现社会组织的结构再嵌,协同多元主体实现社会组织的合作增能以促进社会组织的关系再嵌,实现互助养老社会组织的制度增能以促进社会组织的制度再嵌。且进一步提出促进社会组织与农村互助养老耦合性再嵌的保障机制,即从丰富共生主体层面实现社会组织嵌入农村互助养老的组织构建,从完善共生界面的行动出发构建多元参与主体之间的共识共信、共担共监、协同进步,从优化共生条件层面健全社会组织嵌入农村互助养老的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长庆油田特低渗透油藏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受储层高渗带影响,常规重复压裂存在含水率上升、增产幅度低等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根据典型油藏长期注采开发实际,采用油藏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结合加密井生产资料,研究了中高含水油井调堵压裂增产机理,分析了不同调堵压裂参数对油井重复改造效果的影响,提出了“前置调堵控含水、动态多级暂堵压裂提单产”的重复压裂技术思路。通过室内试验,研发了PEG-1凝胶,凝胶主剂质量分数为5%
姬塬油田Z1长8、Z2长9油藏作为超低渗油藏,其渗透率较低,储层物性差,导致常规注水开发压力传递慢,有效驱替系统难以建立,并且由于该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存在裂缝等优势渗流通道,整体表现出水驱弱势方向注水不见效,优势方向见效即见水的水驱矛盾,单井产量持续降低。常规单一增加缝长来提高超低渗油藏产量效果不明显,常规压裂工艺改造难以实现该类油藏的有效开发。本文通过研究混合水体积压裂技术“大液量、高排量、低
为探索大庆高台子致密油储层提产潜力,开展大庆致密储层水平井提效降本压裂试验。以“提效降本”为目标,开展“蜡球+纤维”暂堵转向优化设计,减段不减簇。同时优化每簇的射孔数,减小边缝对中间裂缝的应力阴影影响,助力裂缝有效延伸;优化设计支撑剂采用石英砂尾追陶粒的方式,既保证缝口导流能力,又能降低成本。在不减少簇数情况下,对水平井A井和B井开展暂堵转向优化设计,减少分段13段,平均每段3~4簇;段内三簇射孔
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是时代赋予高校图书馆的责任与使命。本文在厘清高校图书馆社会弱势群体服务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社会弱势群体服务的现状,剖析了服务中出现的意识困境、环境困境、资源困境和管理困境,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服务策略,以推动高校图书馆社会弱势群体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为进一步降低压裂液对储层伤害,通过体系优化、现场试验开发出了3种低伤害压裂液体系,并成功推广应用。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胍胶压裂液相比,低伤害胍胶体系残渣降低20%以上,对岩心伤害率降低30%以上;一体化压裂液残渣含量仅80~100 mg/L,对岩心伤害率为15%~18%,并满足连续混配和返排液重复施工需求;通过交替变黏、体系组合形成的“组合压裂液”体系,前置液残渣含量降低60%左右,配合“多尺度支
裂缝性致密储层具有非均质性强、应力敏感性强等特点,需明确储层非均质性及裂缝应力敏感性对生产的影响。为此,利用基于投影的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来表征复杂裂缝,结合应力敏感定量表征模型,建立了同时考虑基质和多尺度裂缝非均质性的应力敏感数值模型,自适应获得应力敏感特征曲线。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强非均质致密储层不能忽略基质的应力敏感性,应力敏感性对生产早期的影响较大,以压裂裂缝的影响为主,随着生产逐渐过渡到基质
本文旨在回顾有关教师反馈的文献。反馈和反馈过程的有效性取决于所坚持的学习理论。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学习理论如何,有效反馈都是目标或任务导向的、具体的和中立的。反馈过程是复杂的,有许多变量影响和中介过程,建议未来的研究更进一步了解反馈。
在初中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环境下,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要点,也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优化课程教学实践的有效方式。初中化学的深度学习必须依靠化学实验,但离开课堂、离开教材的指导,学生便难以独立完成实验,也难以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主要探索当前初中化学的教学现状,分析如何引领学生深度学习初中化学,以及教师应如何开展深入教学。
延长油田长6储层岩性主要为中-细粒长石砂岩,埋深550~800 m,孔隙结构复杂,喉道细,分选差。平均渗透率11.76~100.00 mD,孔隙度主要分布在19%以下,属低渗透储层。浅层油藏水力压裂后,存在水平裂缝形态。依据渗流阻力原理,建立了直井压裂水平裂缝参数优化设计方法。以长6储层为例,优化了直井压裂水平缝压裂参数,采用反九点井网开采,井距200×200 m,储层厚5 m,渗透率范围为(5.
培养思维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透过语言文字,促进思维发展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根据布卢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析、评价和创造”为高阶思维。它们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受此启发,国内学者将语文阅读的高阶思维能力概括为“分析与整合”“评价与反思”“迁移与创意”这三种主要形式。笔者以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拟从如下两个方面探讨高阶思维的开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