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及不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的变化,探讨加用纤溶酶注射液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推测纤溶酶注射液发挥阻止血栓进展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及纤溶酶给药组30例,另选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不合并糖尿病患者28例也给予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给予基础的改善循环、营养神经及对症支持治疗。纤溶酶给药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纤溶酶注射液(确诊24小时内给药,用药时间为10天)。三组分别于给药24小时后、4天后、7天后、10天后测定凝血常规及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各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用药治疗24小时后、4天后、7天后、10天后PT、APTT均有上升趋势,但合并糖尿病并联合纤溶酶治疗组患者PT、APTT水平上升较显著(P<0.05)。常规治疗组及对照组均于用药第4天时发现FBG水平显著上升,随后测得值较第4天时有所下降,但未下降至24小时水平(P<0.05);纤溶酶给药组除用药第4天时的其余各时间点FBG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常规治疗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提示用药第4天时NIHSS评分较24小时后升高较显著(P<0.05);于用药7天后、10天后测得NIHSS评分均下降,但下降水平较用药第4天后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纤溶酶用药组用药第4天与24小时相比NIHSS评分有所升高,但升高不明显,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7天及10天后NIHSS评分较4天后测得水平显著下降(P<0.01)。上述变化提示可能与用药4天左右的时间点上病情恰好进展至高峰有关,而纤溶酶在病情进展至高峰的过程中能有效控制纤维蛋白原水平。常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即合并糖尿病与不合并糖尿病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在相同的治疗条件、治疗方法情况下,用药4天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升程度无明显差异,用药4天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的程度亦无显著差异(P>0.05)。而应用纤溶酶治疗组,用药4天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升程度不明显,但用药4天后下降程度显著(P<0.01)。提示,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应用纤溶酶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常规治疗手段相比降低程度更显著(P<0.01)。另外,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用药治疗4天后病情进展的情况比较,纤溶酶给药组较常规治疗组及对照组用药治疗后起到阻止病情进展的作用显著提高(P<0.05)。结论:1.纤维蛋白原增高是血栓形成、病情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与合并糖尿病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进展更是密切相关。2.纤溶酶可通过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血液黏度及血管进一步狭窄的发生率进而起到抗栓作用,最终控制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进展并能及早治疗疾病、改善预后。3.纤溶酶对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微循环障碍,阻止病情进展,显著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且用药安全,无出血风险,目前尚未发现其所致的出血病例,适合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