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林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加快了自然资本的损耗,制约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合理分配产业布局,有利于吉林省生态文明发展。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可以展示经济生产部门之间土地的分配与流动,计算相关系数计算可以分析不同视角下各产业对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关联作用和波及效应,为未来吉林省大力扶持的产业提供了参考。本文利用生态足迹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了吉林省2012年生态足迹账户,以此来显示人类活动对吉林省生态环境的影响。2012年吉林省生态足迹账户显示:吉林省2012年最终需求生态足迹为7.59×10~7公顷,是吉林省现有土地面积的4倍,人均生态足迹达到2.81公顷/人。出口生态足迹为2.28×10~6公顷,进口生态足迹为6.39×10~6公顷,进口生态足迹大于出口生态足迹。接着计算吉林省2007年生态足迹账户,结果表明:吉林省2007年最终需求生态足迹为7.16×10~7公顷,人均生态足迹为2.66公顷/人,出口生态足迹为6.02×10~7公顷,进口生态足迹为7.57×10~7公顷,进口生态足迹大于出口生态足迹。与2007年结果对比,2012年生态足迹最终需求增加了4.3×10~6公顷,增长了6%,人均生态足迹增加了0.15公顷/人,人均生态赤字也从2007年1.17公顷/人增加到了1.34公顷/人。在核算了2007年和2012年生态足迹后,分析计算了产业部门的供给分配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供给分配系数结果表明:传统农业和建筑业对其他产业部门影响程度和制约程度较大,并且2007年至2012年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影响程度和制约程度在逐渐增大。影响力系数结果表明:第一产业(传统农林牧渔业)的土地利用消费和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等)的能源消费主导着吉林省当年的生态足迹需求,并且保持着很强的足迹波及效应和拉动作用。感应度系数结果表明:传统农业在生产性土地生态足迹方面感应度最强,对土地的需求和占用最大,第二产业对能源生态足迹方面感应度有所下降,第三产业对能源生态足迹方面感应度有所上升,对能源占用和需求有所提升,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吉林省经济和生态占用方面具有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