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1947年,法国的萨特在其重要的文论文本《什么是文学?》中就已经提出了接受美学性质的诸多思想,而追溯接受美学的发展历程,发现理论界往往忽视萨特对接受美学的理论铺垫作用。本文认为萨特对于接受美学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应予以重视。本文将从理论准备、具体相似和探源溯流三个方面来从接受美学角度重新审视萨特的《什么是文学?》,以更好地认识萨特《什么是文学?》中的接受美学内涵。在绪论中进行了必要的文献综述之后,本文旨在得出与传统的将萨特文论归结为介入文学观不一样的结论。
第一部分“理论准备”中,先简要介绍萨特文论与接受美学的发表时间及背景,然后试揭示萨特文论与接受美学共同的美学前提和理论渊源,即萨特的现象学想象理论和西方的现象学美学思潮。从而为后来的具体对比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具体相似”中,我们从文学作品、文学读者和阅读过程三个角度来细致地审视萨特文论的接受意识,并将其与姚斯和伊瑟尔接受美学理论的相似处进行较详细的对照,发现萨特文论中的很多思想在后来接受美学中都得到回响。然而萨特出于其对主体自由的关注,对作者和读者都很重视,却不重视文本;姚斯和伊瑟尔则不关注作者,只强调文本和读者。
第三部分“探源溯流”中,我们力图揭示萨特文论与接受美学何以相似而后来走向不同趋向的内在根源,尝试定位萨特文论在接受美学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得出萨特与接受美学分处现代与后现代两个不同的时代气氛之中,萨特的《什么是文学?》是萨特的作品处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过渡性空间的典型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