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条件句的违实意义构建研究——以“if”条件句和“如果”条件句为例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违实思维是人类推理活动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将违实思维概念化便会产生违实意义。表达违实意义最典型的一种方式是条件句,即“如果p,(那么)q”。从20世纪起,哲学家、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违实条件句展开了研究,比如研究真值条件、因果关系、违实思维,以及虚拟语气。然而,较少有学者研究违实意义构建的认知过程。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一些学者对英语条件句中的违实意义进行了研究,但并不全面,有局限性。此外,较少有学者关注汉语条件句中的违实意义,更不用说对比研究英汉条件句中的违实意义构建了。  本研究试图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揭示英语“if”条件句和汉语“如果”条件句的违实意义构建过程,重点阐述构建过程中的异同点。首先,根据沈家煊的三域观点,作者将违实意义分为行域违实意义、知域违实意义和言域违实意义。然后作者运用整合网络依次分析“if”条件句和“如果”条件句中每一类违实意义的构建过程。最后,作者总结“if”条件句和“如果”条件句中违实意义构建的异同点。本研究使用的语料来源于开放美国国家语料库(OANC)和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CCL)。  本研究发现,“if”条件句和“如果”条件句的违实意义构建有三处相同点。第一,“if”条件句和“如果”条件句的违实意义构建遵循相同的规则,即,一个输入空间中产生否定认识立场,这也是该输入空间中的一个元素。另一个输入空间中产生一个框架。否定认识立场、框架和其他元素一起投射到整合空间。在整合空间中,这些元素经过组合、完善和精致加工,产生违实意义。第二,语境和百科知识在“if”条件句和“如果”条件句的违实意义构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三,“if”条件句和“如果”条件句的违实意义构建网络有些是相同的。此外,“if”条件句和“如果”条件句的违实意义构建有两处不同点。第一,“if”条件句和“如果”条件句构建行域违实意义中的施事者变化违实意义、时间和地点变化违实意义,以及言域违实意义的整合网络是不同的。第二,否定认识立场的标志不同。大多数“if”条件句通过句法手段表达否定认识立场,即时态后移。而大多数“如果”条件句通过词汇手段表达否定认识立场,如“没有”和“不”。  本次研究不仅证明了概念整合理论的强大解释力,而且对语言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英汉违实条件句有所启发。
其他文献
标句词是由Rosenbaum在60年代末首先提出。作为生成语法“核心功能语类”之一的标句词是指某些分句的引导词,因其在英语这类语言中常常引导补语从句,因此又叫补语句标句词。目
前些日子,九秩画翁吕迈给我寄来新书《雏凤集》。这集中所绘赤膊鸡,是吕翁86岁至89岁四年间的作品精品。  我与吕迈相识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我高中同学王用钧兄陪同到西溪近畔庆丰村采访吕迈。那时,吕迈已离休在家,过着一位艺术家自由自在、自得其乐的惬意日子:“脱却戎装卧西溪,半亩方田独自犁。竹菊梅兰随意种,老夫喜听五更鸡。”  王兄与吕夫人是同事,进入吕家,并不觉得生分。吕迈得知我供职于衢州日报社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地发现单一的从语言的角度已经不能对话语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因为在人类的交际活动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除语言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是作为一个小说家而在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他与乔伊斯、劳伦斯和吴尔夫齐名,被认为是二十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也是现实主
姓名:钱志林  年龄:28岁  股龄:17年  操作策略:不割肉,熬到解套。安全第一,不做自己不懂的行业。深入研究公司基本面。在行业亏损、政策不支持时买股。喜欢买低价、稳定增长的股票。    毕业于复旦大学的钱志林,8岁就开始接触股票,曾因有过一周翻倍的成绩,被誉为“炒股神童”。在大学期间,钱志林参加过两次大型投资类比赛,均夺得了冠军,于是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作“股神”。  受到父母影响,钱志林很小的
中介语变异向来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以往的研究者运用不同的理论框架和方法,对影响中介语变异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深入探究,试图找出隐藏在中介语的各种变异现象背
母语迁移是中介语研究的核心和主体,母语迁移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自此至今涌现出不同的观点和理论流派。随着交叉学科的迅速发展,结合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该研究不断涌现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