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些日子,九秩画翁吕迈给我寄来新书《雏凤集》。这集中所绘赤膊鸡,是吕翁86岁至89岁四年间的作品精品。
我与吕迈相识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我高中同学王用钧兄陪同到西溪近畔庆丰村采访吕迈。那时,吕迈已离休在家,过着一位艺术家自由自在、自得其乐的惬意日子:“脱却戎装卧西溪,半亩方田独自犁。竹菊梅兰随意种,老夫喜听五更鸡。”
王兄与吕夫人是同事,进入吕家,并不觉得生分。吕迈得知我供职于衢州日报社,说他在空军时曾在衢州机场呆过一段时间。如是,我与他就有了一层亲近感,后来成了忘年交。
吕迈1925年生于江苏金湖县,幼年入私塾,1944年从淮南艺专毕业,参加了新四军,戎马倥偬,转战大江南北。1978年,吕迈转业到浙江文联从事书画艺术研究与创作,并与沙孟海、余明诸先生筹建浙江书法家协会与浙江画院。工作之余,吕迈笔不离手,以写字、绘画、作诗、篆刻为乐。他是20世纪下半叶至当今,中国有影响力的诗书画印“四全”者之一。
《雏凤集》是吕翁送我的第四本书。他画赤膊鸡,别具一格,独立“鸡”群。1993年5月,杭州办过一次“吕迈百鸡画展”,莫朴先生在画展《前言》中写道:“他画的鸡,不落俗套,用墨用色用笔,强烈而又含蓄,抽象而又具体,黑与白、冷与热、动与静、大与小的巧妙布局呈现出千姿百态。古称鸡有五德:文、武、勇、仁、信。在他的作品中(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赏心悦目,使人感到他画的鸡具有人格化、情理化和生活化。”不久,杭州电视台专门拍摄了专题片《吕迈画鸡》。
我珍藏着吕迈送的好几只鸡。吕迈画赤膊鸡,用笔简,存墨少,却画出了鸡的百态:有立,有跳;有作相斗之状,有作戏嬉之态;有出笼之欢跃,有淋雨之狼狈;又有高瞻远瞩者,或作护雏慈视者。他的一只只鸡,简直呼之欲出,观赏者甚至可以听到“咯咯”或“喔喔”的鸡叫声。吕迈采取拟人化的手法,赋鸡以性格,例如《三鼎图》《我后犯人》《回头识世情》《可让三分相处,莫为一粒伤情》等,实为人间百态。正如吕迈自己所说:“吾画鸡,非为画鸡而画鸡也,乃画人们常见之事耳。”
吕迈喜画赤膊鸡,缘于1987年回老家省亲,他在《雏凤集·自序》中写道:“1987年,母亲生病,我回故乡探亲。见到我妈养了十几只鸡,其中就有三四只赤膊鸡。每逢晚上归宿,总是要喂鸡一些粮食,鸡群中的同伙不让赤膊鸡靠近啄食。我看在眼里,想到旧社会的穷人,也像这样被人欺侮,如同我们小时候家贫受人欺一样,于是产生了画赤膊鸡的想法。”《雏凤集》中第二幅画,是四只觅食与嬉戏的小鸡,题曰:“我母亲养的鸡够我画一辈子还画不完吕迈回味之作”。而画册的第一幅,题为“鸡之初”,画的是一个变形的鸡蛋中尚未出壳的婴儿鸡,别出心裁,不同凡响。
吕迈又擅长木刻。他的版画《铁杆僚机》曾获全国性美展优秀奖,《英雄的阵地》《守卫祖国海防》等都被收入版画选集。
2010年,我收到吕迈寄来的两本新书:《井冈山印存》《吕迈印集》。
《井冈山印存》中的200多方印拓,刀法成熟老辣,神闲气逸,舒展豪放,朴实自然。其内容,是选取井冈山有关史事或地名,用篆刻艺术来表现井冈山的特殊历史,既有时代意义,又含史料价值。该书《后记》说:“任何一部军史不是艺术的记录,而用艺术记录的军史将使之增辉。”诚然。
在《吕迈印集·后记》中,作者写道:“我刻这些印章和编辑这些拓片,总是利用零碎时间来完成的,每天茶余饭后的几分钟或午休时间也没放过,这样才有了本集中的若干方印章。”《吕迈印集》洋洋大观,美不胜收。集子收印石拓片470方、边款拓片20方,印面小者似一粒黄豆,印面大者如半块青砖。其中还有不少生肖印,特别是作者擅长写意的“鸡”印,惟妙惟肖,呼之欲出。
吕迈的篆刻风格也显露霸悍气息,这与他30多年军旅生活不无关系。他喜爱齐派篆艺,而齐派篆艺承袭的正是秦汉以降的“大汉雄风”—强悍、开朗、霸气的印章艺术风格,正合吕迈心意。吕迈所治之印,布局新颖,篆文奇特,刀法简练,印面大器。他于1980年创作的《反霸》,参加全国首届书法篆刻展览,余任天先生见到这方砖刻的特大图章,即席挥毫,称赞此印“印宗秦汉拱星辰,天挺美齐再出新。我国望强民族性,刻成反霸见精神。”
吕迈推崇吴昌硕,钟情邓石如,更崇拜齐白石。他觉得齐派的篆文变化,构思奇妙的布白,纵横自如的刀法,最合自己的心意。“师齐”是吕迈对齐派篆刻学习、感悟、消化、提炼的成果。当然,师承齐派,不等于囿于齐派。吕迈在击边艺术上,突破了齐派单一的处理手法,有很好的发展。《一举攻克花莲》印,右上角击去大半,形成了“一”字与“攻”字的残缺美;《大井》印,将左上角击成弧形,犹如井圈残石;《金陵怀古》印,左边线上击去三分之二,右边线下击去三分之一,“金”字上方的边线又击去了一截,读此印拓,六朝古都“牧儿敲碎龙碑帽”之沧桑,尽入读者眼底。
今年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曾经是新四军战士的吕翁正好90周岁。日前我与吕翁通电话,问起居,吕翁中气仍然很足,诙谐地说:还在自己的半亩方田里“游于艺”。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我与吕迈相识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我高中同学王用钧兄陪同到西溪近畔庆丰村采访吕迈。那时,吕迈已离休在家,过着一位艺术家自由自在、自得其乐的惬意日子:“脱却戎装卧西溪,半亩方田独自犁。竹菊梅兰随意种,老夫喜听五更鸡。”
王兄与吕夫人是同事,进入吕家,并不觉得生分。吕迈得知我供职于衢州日报社,说他在空军时曾在衢州机场呆过一段时间。如是,我与他就有了一层亲近感,后来成了忘年交。
吕迈1925年生于江苏金湖县,幼年入私塾,1944年从淮南艺专毕业,参加了新四军,戎马倥偬,转战大江南北。1978年,吕迈转业到浙江文联从事书画艺术研究与创作,并与沙孟海、余明诸先生筹建浙江书法家协会与浙江画院。工作之余,吕迈笔不离手,以写字、绘画、作诗、篆刻为乐。他是20世纪下半叶至当今,中国有影响力的诗书画印“四全”者之一。
《雏凤集》是吕翁送我的第四本书。他画赤膊鸡,别具一格,独立“鸡”群。1993年5月,杭州办过一次“吕迈百鸡画展”,莫朴先生在画展《前言》中写道:“他画的鸡,不落俗套,用墨用色用笔,强烈而又含蓄,抽象而又具体,黑与白、冷与热、动与静、大与小的巧妙布局呈现出千姿百态。古称鸡有五德:文、武、勇、仁、信。在他的作品中(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赏心悦目,使人感到他画的鸡具有人格化、情理化和生活化。”不久,杭州电视台专门拍摄了专题片《吕迈画鸡》。
我珍藏着吕迈送的好几只鸡。吕迈画赤膊鸡,用笔简,存墨少,却画出了鸡的百态:有立,有跳;有作相斗之状,有作戏嬉之态;有出笼之欢跃,有淋雨之狼狈;又有高瞻远瞩者,或作护雏慈视者。他的一只只鸡,简直呼之欲出,观赏者甚至可以听到“咯咯”或“喔喔”的鸡叫声。吕迈采取拟人化的手法,赋鸡以性格,例如《三鼎图》《我后犯人》《回头识世情》《可让三分相处,莫为一粒伤情》等,实为人间百态。正如吕迈自己所说:“吾画鸡,非为画鸡而画鸡也,乃画人们常见之事耳。”
吕迈喜画赤膊鸡,缘于1987年回老家省亲,他在《雏凤集·自序》中写道:“1987年,母亲生病,我回故乡探亲。见到我妈养了十几只鸡,其中就有三四只赤膊鸡。每逢晚上归宿,总是要喂鸡一些粮食,鸡群中的同伙不让赤膊鸡靠近啄食。我看在眼里,想到旧社会的穷人,也像这样被人欺侮,如同我们小时候家贫受人欺一样,于是产生了画赤膊鸡的想法。”《雏凤集》中第二幅画,是四只觅食与嬉戏的小鸡,题曰:“我母亲养的鸡够我画一辈子还画不完吕迈回味之作”。而画册的第一幅,题为“鸡之初”,画的是一个变形的鸡蛋中尚未出壳的婴儿鸡,别出心裁,不同凡响。
吕迈又擅长木刻。他的版画《铁杆僚机》曾获全国性美展优秀奖,《英雄的阵地》《守卫祖国海防》等都被收入版画选集。
2010年,我收到吕迈寄来的两本新书:《井冈山印存》《吕迈印集》。
《井冈山印存》中的200多方印拓,刀法成熟老辣,神闲气逸,舒展豪放,朴实自然。其内容,是选取井冈山有关史事或地名,用篆刻艺术来表现井冈山的特殊历史,既有时代意义,又含史料价值。该书《后记》说:“任何一部军史不是艺术的记录,而用艺术记录的军史将使之增辉。”诚然。
在《吕迈印集·后记》中,作者写道:“我刻这些印章和编辑这些拓片,总是利用零碎时间来完成的,每天茶余饭后的几分钟或午休时间也没放过,这样才有了本集中的若干方印章。”《吕迈印集》洋洋大观,美不胜收。集子收印石拓片470方、边款拓片20方,印面小者似一粒黄豆,印面大者如半块青砖。其中还有不少生肖印,特别是作者擅长写意的“鸡”印,惟妙惟肖,呼之欲出。
吕迈的篆刻风格也显露霸悍气息,这与他30多年军旅生活不无关系。他喜爱齐派篆艺,而齐派篆艺承袭的正是秦汉以降的“大汉雄风”—强悍、开朗、霸气的印章艺术风格,正合吕迈心意。吕迈所治之印,布局新颖,篆文奇特,刀法简练,印面大器。他于1980年创作的《反霸》,参加全国首届书法篆刻展览,余任天先生见到这方砖刻的特大图章,即席挥毫,称赞此印“印宗秦汉拱星辰,天挺美齐再出新。我国望强民族性,刻成反霸见精神。”
吕迈推崇吴昌硕,钟情邓石如,更崇拜齐白石。他觉得齐派的篆文变化,构思奇妙的布白,纵横自如的刀法,最合自己的心意。“师齐”是吕迈对齐派篆刻学习、感悟、消化、提炼的成果。当然,师承齐派,不等于囿于齐派。吕迈在击边艺术上,突破了齐派单一的处理手法,有很好的发展。《一举攻克花莲》印,右上角击去大半,形成了“一”字与“攻”字的残缺美;《大井》印,将左上角击成弧形,犹如井圈残石;《金陵怀古》印,左边线上击去三分之二,右边线下击去三分之一,“金”字上方的边线又击去了一截,读此印拓,六朝古都“牧儿敲碎龙碑帽”之沧桑,尽入读者眼底。
今年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曾经是新四军战士的吕翁正好90周岁。日前我与吕翁通电话,问起居,吕翁中气仍然很足,诙谐地说:还在自己的半亩方田里“游于艺”。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