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国际上采取了各种法律法规和措施来解决,REDD+(减少发展中国家毁林和森林退化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通过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保护达到增汇的效果)就是其中一项措施,它提供森林管理和可持续经营结合的绝佳机会,是一项具有竞争力、低成本的减缓温室效应的行动,现已得到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中国、巴西和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的大力支持。从理论提出,到政策制定,再到实践活动,REDD+已取得一定的成效。2014年10月,在REDD+机制下全国首次农户森林经营碳汇交易项目在临安市开展,该项目期限为20年,分为4期,每期5年,目前首期已顺利进行。项目中由42位农户参与,方法学为《农户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由浙江农林大学研编。为了了解碳汇交易项目的开展情况,本论文对临安市农户参与项目林地的减排量进行分析,对基于基线情景下的碳汇量和项目情景下的碳汇量进行分析,对农户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并得到以下结论:(1)通过全国首次临安市农户森林经营碳汇交易项目的顺利开展,农户参与第一期的减排量都已全部售出,说明该碳汇交易体系已逐渐成熟,碳市场体系已初步建立,在森林经营管理技术、碳汇监测系统、交易注册登记、交易托管平台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经过上报、核证、备案和签发的减排量才能在林业碳汇交易市场进行交易。林业碳汇交易项目不仅在环境、生态方面有重要作用,还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本文建议在未来要积极开展碳汇交易项目,做到环境与经济双收益。(2)基于基准年碳储量差异分析,在p=0.05的显著水平下,乔木林的碳储量显著高于经济林的碳储量,毛竹林的碳储量显著高于经济林的碳储量,而生态公益林的碳储量和其他三个林种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乔木林和毛竹林之间的碳储量相比也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基线情景下第5年,各林种碳汇量发生了变化,只有毛竹林的碳汇量还仍然显著高于经济林的碳汇量,而其他林种两两之间的碳汇量都没有显著性差异。并且在接下来的15年,各林种之间的碳汇量都没有显著差异。从各林种碳汇量的累计分析上看,发现各林种的累计图不一样,说明各林种的碳汇能力不同,并且可能与各林种的生长期有关。(3)在基准年时,乔木林的碳储量显著高于经济林的碳储量,毛竹林的碳储量显著高于经济林的碳储量,而其他林种之间都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项目情景开展的这四个阶段(第5/10/15/20年)都没有发现各林种之间的显著性差异。说明在项目开展后,对各林地进行经营管理措施,可使每个林种的碳汇能力趋于稳定,并且使每个林种之间的差异性变小。(4)项目的减排量即基于项目情景下各林种的碳汇量减去基于基线情景下各林种的碳汇量,是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管理措施后达到增汇的效果。针对不同的林种,经营措施也不同,其增汇能力不同,但总体每年的增汇能力都是趋于稳定的。(5)临安市农户森林经营碳汇交易项目已顺利完成了第一期,通过认知分析可以得到临安市农户对碳汇交易项目的了解程度,说明政府和林业局机构对农户的知识培训比较全面,宣传工作比较到位,为以后碳汇交易开展做好知识普及。通过目的分析可以了解农户参与此次碳汇交易目的明确,他们既考虑到经济效益也考虑到环境效益,说明他们的环境意识较高,为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做贡献。通过农户的意愿和满意度分析,农户参与此次碳汇交易项目受碳汇价格、碳汇收益、环境效益等因素影响,但基本处于满意状态,对更好地满足农户的项目需求并促进后期项目的持续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交叉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本文可以得到碳汇交易项目有执行影响因素,这为以后碳汇交易的实施做好基础,内部影响因素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做到尽量让影响做到最小。并且要做到合理利用好执行因素和执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要扬长补短。本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并提出一定的建议:(1)加强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宣传力度,开展森林碳汇知识的普及教育。(2)碳汇交易项目仍缺少相关技术监测和开发人员,需更多培养人才。(3)项目短期内业主较难获得收益,给农户一些积极措施。(4)进一步完善碳汇交易运行与管理体制,保障经济与环境双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