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康德对启蒙的定义为依据,从中分析出“他者启蒙”和“自我启蒙”两种启蒙路径,并整合了研究界“自我启蒙”的两种内涵。以1980年代启蒙文学代表作家刘心武为个案,把他1980至1990年代创作心态的变化概括为从启蒙心态到包含宽容心态、沟通心态和自律心态的泛人文心态的转变。从他顺应时代做出调整的意义上得出转变的社会、时代的客观必然性。把“启蒙心态”界定为融合思想观念与创作理念的创作心态,并分析出“责任感”和“位差感”两种基本情感特征。从作品中知识分子启蒙者的弱化、消失和被启蒙青年主体力量的增强得出人物形象由“他者启蒙”转向以“让被启蒙者们从思想上和情感上认识它(先进的思想、学说一作者注),了解它,接受它,更为重要的是由被动转为主动,成为一种‘自觉’或‘自动’的物质性的强大力量”为内涵的第二个层面上的“自我启蒙”;由刘心武启蒙心态向泛人文心态的转变得出他的启蒙思想由“他者启蒙”转向以“作为精神个体的人的情感与理智的自我完善”为内涵的第一个层面上的“自我启蒙”,得出刘心武文学理念和启蒙思想深化的结论,并归纳出创作心态转变的四个特征。运用启蒙理念与启蒙实践内在矛盾在政治、经济、启蒙实践互动发展中激化以制约启蒙的规律解答了这种转变,并指出启蒙活动和文学启蒙隐性策略的必需和知识分子、作家素质提升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