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递延所得税确认与盈余管理相关性多角度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aretg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所得税准则颁布后,我国上市公司自2007年起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企业所得税。企业可以通过选择会计政策、处置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及其转回等手段控制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确认或转回的时点、金额等来调节不同报告期下的所得税费用,实现利润操纵。换而言之,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递延所得税的确认一方面很可能加大企业的财税差异,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和掩护;另一方面也为研究国内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  本文基于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和我国会计准则、税收法规的相关规定,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企业利用递延所得税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可行性,进而综合运用应计利润分离法、盈余分布检测法等成熟计量模型以及描述性统计分析,着重探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确认的递延所得税及其变化对盈余管理行为存在性检验、企业盈余管理水平和盈余质量这三个方面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发现,从中国上市公司2008-2012年公开数据来看,以递延所得税为基础衡量的财税差异与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具有显著相关性,但是从整体上看该财税差异所能揭示的盈余管理程度有限,远不如传统的应计利润分离法。此外,进行递延所得税确认可能会削弱企业报告盈余的可持续性和可预测性。
其他文献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同质化的现象较为严重,品牌就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和重视。有关品牌的研究在市场营销学和消费者行为学领域中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品牌沟通理论理论
小微企业作为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在扩大就业、促进创新、稳定增长、繁荣市场和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微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最灵活的因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其大而不强、制造水平落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仍然存在,而生产性服务业可以为装备制造业注入新要素、新的产业增值点。2017年6月1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中明确指出鼓励产业融合,强化服务业对制造业全产业链的支撑作用。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趋势日渐明显,且逐渐呈现复杂性融合。因此研究二者复杂性融合
随着房地产行业宏观调控形势的日趋严峻,限购、限贷、房产税、大量保障房项目的开启等政策使得住宅市场进入了寒冬期。一些房地产企业被政策所迷惑,不知道该采取怎样的行动,
近3年来,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财务安全总指数一直呈下降趋势,宏观市场经济面临调整,实体经济出现的经营和财务困难不容忽视,企业财务风险将进一步加大,这更加突出了正确认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化经营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中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从1979年政府允许企业在国外办厂开始,很多企业特别是制造类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将产品销售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提高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采用赊销手段,对赊销客户的信用限制条件也逐渐放宽,加上企业缺乏合理的信用政策,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不完善等原因,导致企业应收账款逐年上升,并存在回收风险,出现大量坏账、呆账。企业垫支资金成本过高,既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回笼,使企业资金周转不畅,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影响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应收账款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
股利政策的生命周期理论是近年来兴起的,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出发,解释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  在本文中,为了剔除不同行业所处周期的影响,首先选择了沪深两市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