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总统就职演说是总统就职典礼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届总统的就职演说就是一部美国历史的缩影。它不仅代表了总统本人,更加代表了总统所在的政党和国家,所以具有强烈的国家权力意识(power will),同时也处处透露出其主要的意识形态。所以,透过分析美国总统就职演说来了解背后隐藏着的意识形态这个新视角对于了解和研究美国显然是具有重要价值。 Van Dijk认为意识形态是某个社会团体所共有的社会表现的基础。意识形态作为社会价值体系的基础,具有特别的意义。语言是意识形态的外壳和载体,而意识形态其实是语言的内容。 但传统的语篇分析只限于对语篇本身的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对大众传播的研究带来了批评语言学的诞生。语言不再像过去宣称的那样是种客观、透明、理性的工具。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它在本质上是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而批评性语言学的诞生为语篇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以语言分析为主要分析手段,分析语篇的特点和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来考察语言结构背后的意识形态,揭示语言与意识形态相互间的关系(Fowler,1991)。 批评语言学在语言学上主要吸收了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韩礼德认为语言是由可供人们进行选择的若干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网络(system network),或称意义潜势(meaning potential)。人在交际过程中选择哪种语言系统形式是由其所要实现的社会语义功能决定的。他还对语言的结构提出了三大“元功能”的解释: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并将这三大功能与各个语言系统相对应。 本文试图在Fowler,Fairclough,和Thompson等批评语言学家倡导的“批评性语篇分析”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主要的方法来源,尝试一种新的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即结合语料库语言学的定量分析手段和CDA的定性分析手段,完成了对55篇就职演说的词汇选择、分类、情态、及物性、转换、1互文性等语言系统的批评性语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