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在经历了1992年至1995年的高通胀、高增长之后,成功实现了“软着陆”,卖方市场开始向买方市场转变。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使我国出口困难、有效需求严重不足。我国从1997年年中开始出现了物价持续下降的现象。面对经济增长速度的急速下滑和通货紧缩迹象的显现,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措施。从1998至2002年,该政策组合持续了五年。五年以来,我国对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成功抵御,经济的稳步增长,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的稳定进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该政策组合的良好效果。实践证明了该政策组合的制定和实施的及时性和正确性。当然,五年来的政策运行情况也暴露出了若干问题,比如客观存在着私人消费未被真正激活,国债资金的使用缺乏效率,以及通货紧缩阴影并未完全消除等。再加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仅是短期的总需求管理政策,历经五年之后,此政策组合是否应该进行调整,以及应该如何调整不仅是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也已提到了政府的日程上来——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今后政府工作要“更加注重搞好宏观调控,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搞好宏观调控,既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要根据经济形势发展变化,适时适度调整政策实施的力度和重点”。而要回答政府政策是否应该调整、应该如何调整这个问题,就应当对当前经济运行情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本文采用历史分析,对比分析和经验分析的研究方法,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逻辑体系,遵循以下思路展开研究和分析: 通过概述我国经济的总体状况,对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三个突出问题进行研究,指出社会投资开始全面启动,然而消费的增长跟不上投资的增长,且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明显下降,总体就业压力的增大,通货膨胀与通过紧缩的风险并存。要解决当前经济问题,;固然要依靠长期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健全来缓解矛盾。但除了要重视长期政策作用的发挥,短期的两大宏观调控手段—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也不可偏废,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宏观经济政策何去何从。 其次,通过对政府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概述,在论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区别和联系以及两者配合的必要性的基础上,讨论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所面临的体制性的制约因素,和两者的不协调的方面。 最后,针对第二部分分析得出的现有宏观经济政策实施中存在的不足和经济结构的尖锐矛盾,对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思路进行探索。包括第一,正确评估经济扰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第二,对拓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空间的政策建议;第三对具体的宏观经济政策的配合模式—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