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抑郁症(MDD)是一种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精神疾病,其发生发展受“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影响。青少年时期是抑郁的高发期,在与青少年抑郁患者长期接触中,患者的负面情感以及负面思维会对照料者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对单亲家庭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照料者而言。当前,研究人员和临床医务工作者对于单亲家庭抑郁症患者照料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关注较少。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单亲家庭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照料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对今后单亲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照料者开展心理干预,推动“健康中国2030”的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方法:本研究以84例单亲家庭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112例与研究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完整家庭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照料者作为对照。使用一般人口学问卷、抑郁筛查量表(The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 items,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aralized Anxiexy Disorder-7,GAD-7)、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Health Questionnaire-15,PHQ-1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贝克绝望量表(Beck Hopelessness Scale,BHS)、照料者负担量表(Zarit Caregiver Burden Interview,ZBI)等进行评定。结果:1.单亲家庭与非单亲家庭青少年抑郁症照料者PHQ-15、BHS、ZBI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AD-7、PHQ-9、PSQI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不同照料者性别、患者性别、被试来源、家庭月收入、居住地、照料者文化程度间单亲家庭青少年抑郁症照料者GAD-7、PSQI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照料者性别、患者性别、被试来源、居住地、照料者文化程度间单亲家庭青少年抑郁症照料者PHQ-9、PHQ-15、BH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家庭月收入间单亲家庭青少年抑郁症照料者的PHQ-9、PHQ-15、BHS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月收入大于5000元的家庭PHQ-9、PHQ-15、BHS得分要显著低于月收入<3000元的家庭;不同照料者性别、患者性别、被试来源、居住地、照料者文化程度间单亲家庭青少年抑郁症照料者ZBI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家庭月收入间单亲家庭青少年抑郁症照料者的ZBI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月收入大于5000元及月收入<3000元的家庭ZBI得分要显著低于月收入3000元至5000元的家庭。3.皮尔逊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照料负担与照料者年龄(r=0.173,P=0.021)、照料时长(r=0.206,P=0.005)呈正相关,照料者受教育年限(r=0.058,P=0.438)、MDD患者年龄(r=-0.018,P=0.813)、病程(r=-0.019,P=0.800)与照料负担相关无统计学意义。4.回归分析显示,照料者年龄、照料时长、受教育年限,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病程、照料者抑郁严重程度是照料负担的影响因素。照料者抑郁严重程度是单亲家庭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照料者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单亲家庭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照料者存在焦虑、抑郁、躯体不适、睡眠障碍、绝望感、轻到重度的护理负担等心理健康问题,且躯体化、绝望感、照料负担要比完整家庭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照料者严重。照料负担与照料者年龄、照料时长呈正相关关系,照料者年龄、照料时长、受教育年限、照料者抑郁严重程度、单亲家庭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病程是照料负担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