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分工、效应和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f0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成为区域发展的共识,是区域经济产业选择的重要原则。在国民生态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和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地方政府选择主导产业时,生态产业已是必然选择,生态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已是大概率事件。因而,对生态产业的发展特点和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可以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生产性服务业是为生产者提供中间服务的产业,与传统的产业相比具有低污染、低消耗、高知识密集、高效益和高附加值等特点,属于典型的绿色生态产业。无论中央,还是地方在制定区域或产业发展规划时,生产性服务业因其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效应而受到普遍关注。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中央和地方的共识,已成为构建城市生态产业体系,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内容,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产业支撑。  本文以长江中游城市群28个地级以上城市为例,建立了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工、效应和影响的综合集成研究框架,通过计算长江中游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2003-2014年的城市相对专业化指数、城市间相对专业指数、行业相对专业化指数、行业地方化指数和规模集聚指数来分析该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工特点、集聚模式和发展趋势;然后从规模和结构两个方面计算了生产性服务业的6个细分行业12年间(2003-2014年)的空间自相关性指数(Morans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并分析了不同距离阈值下MoransⅠ的变化特征,从而确定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产生的空间效应的有效影响范围;最后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从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影响和其发展对环境的影响等3个方面进行计量分析,从而厘清“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环境”3者之间的关系,力图较全面地刻画和描绘生产性服务业影响的特征全貌。  本文主要结论为:(1)空间分工方面。长江中游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对专业化程度总体水平较低,呈现多样化特征;每个城市一般都有1-3个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产业,不同产业在不同城市受到的重视程度差异较大;区域中心城市(南昌、武汉和长沙)之间及区域中心城市和其他城市之间的相对专业化指数较低,城市间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分工合作不足,竞争大于合作。(2)空间效应方面。长江中游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明显的“核心-外围”格局,从而导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空间效应主要表现为虹吸效应,且虹吸效应在250Km范围内最明显。(3)发展影响方面。制造业发展水平、工资水平和信息化水平是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的主要因素,周边城市人口规模、制造业发展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的变化对本地城市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发展具有显著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发展存在显著的负空间溢出效应;人口规模、制造业发展水平、政府控制和工资水平这4个因素是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分工发展的主要因素,周边城市的对外开放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对该地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分工发展具有显著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扩张对制造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其分工发展水平对制造业的发展影响不显著,但周边地区的分工发展水平对本地城市制造业的发展具有显著负向的消极影响,周边地区的政府控制力和工资水平会通过空间传导机制对本地制造业发展产生影响,制造业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发展对环境有显著的改善作用;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  最后,本文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认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时应注重发挥比较优势,避免产业同构,注重产业升级转型,降低虹吸效应影响,统筹规划区域发展政策,摈弃“一刀切”政策思路,因城因地制策施策。
其他文献
我国特殊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造就了我国庞大的戏曲体系。戏曲音乐因极具地域特色,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引起美学、历史学、文学等学科的广泛关注。粤剧粤曲是广东地区最大的曲种
将模糊化的形式背景应用于异构数据形成的形式背景称为异构形式背景,在异构形式背景上应用证据理论对其进行推理。首先运用D-S合成公式的思想对异构形式背景进行推理,然后给
A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system was used in the Donggua Shan underground copper mine, and its application was intro- duced. The spacial distribution of the sei
该文对深居西北内陆的武威绿洲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研究,认为该系统处于低水平的耗散结构状态,系统自组织能力不能推动其向高等级状态演化,外部推力对系统演化具有重要作用.与
本文在借鉴国外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成熟理论与方法以及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运行的实践情况,对城市土地储备本身的制度建设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研究,形成以
该文从20世纪90年代中国农村工业的发展变化入手,运用跟踪研究的方法,对中国20世纪90年代农村工业发展的地区效应进行了全面分析.第一,论文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农村
人类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带来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和资源的枯竭,为了达到环境和设计的相互平衡,需重新考虑低碳经济下设计观念的内涵,文章以王澍设计的象山校区为典型案例,系统阐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经济进入转型期,区际经济差距拉大。随着国家人口政策逐步放宽,在经济的驱动下,人口区际流动日益频繁,在城乡间、东中西地区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农民工潮。农民依
自从1990年实行土地出让制度以来,中国土地市场有了长足发展.该文以北京市为例,利用近几年来北京市土地一千多份出让数据以及调查的5000多个样点,运用ArcView、ArcInfo和SPSS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区域发展模式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以地域名称命名的发展模式多达五六十种,其中的温州模式引起的争议和讨论最多最广,临夏模式的名声不大却顽强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