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市民化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且,农民市民化的成败也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国家和社会对此高度重视,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制度及法律法规来促进农民向市民的转化。但是,农民市民化的进程仍然十分缓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民开始摆脱土地的束缚进入城市务工,并产生了逐步融入城市文明,进而实现向市民的角色转换的愿望。笔者通过对当前农民市民化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在当前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客观地、辩证地对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供各方参考。目前,阻碍农民市民化进程的因素很多,既有外在的因素:政策因素、制度因素、经济因素、认知因素;又有其内在的因素:农民自身存在的各方面因素。具体而言,有土地流转、户籍、社会保障等国家政策的制度性约束,也有城市内部资源的制约,还有农村生产力内部矛盾的制约。本文通过对以上原因的总结,结合以英国为代表的强制性非农化模式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迁移式非农化模式,以及以日本为代表的跳跃式非农化模式,进一步分析国内外农民市民化的深层原因和根本原因,最后提出若干推动农民市民化向前发展的合理化建议。具体表现在:制定具有科学性、导向性、决定性和民主性的政策,科学合理地引导农民向市民有序地转化;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和法规,保护进城农民的合法权益;城市社会对农民应该理性接纳,把促进农民市民化纳入城市社会发展规划之中,树立服务意识,转变管理方式,认真履行自身职责,积极推进农民工实现其向市民的有序转变;农民要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和技能,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进城农民城市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