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种纺织纤维均存在一定的优缺点,不同纤维的混纺和交织,可发挥各自的优点并克服其缺点,实现其性能的互补,这为开发功能性纺织品提供基础。近年来,以Sirospun与Sirofil纺纱技术为代表的复合纺纱方法相继出现,并先后在毛纺、麻纺及棉纺系统中实现,其较强的发展潜力为满足这一要求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此纺纱技术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纺纱思路,将环锭细纱机纺纱部件进行改造,使同时喂入牵伸区的两根粗纱条以不同的速度由前罗拉输出,实现一根纱条对另一根纱条的包覆。 纺纱过程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一个动态平衡过程,纺纱过程中由于纤维的随机排列而形成的两股纱条在动态张力作用下,纤维的相对运动不尽相同。纺纱过程的平衡点受成纱捻度、纺纱张力、须条隔距及超喂率的影响,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通过对纺纱工艺中粗纱间距、钢丝圈重量、纱线捻系数、纺纱锭速和超喂率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全面了解了这五项重要因素对纱线性能及风格的影响,纱线的强力、断裂伸长率、长岭毛羽指数、细节、粗节、棉节、Uster毛羽指数、Uster毛羽标准差及纱线的耐摩性等均受到这五项因素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不同纺纱因素对纱线性能的影响原因,为实际生产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 通过二次旋转中心组合回归试验,研究了多组份成纱工艺中粗纱间距、钢丝圈重量、纱线捻系数、纺纱锭速和超喂率等指标对纺纱过程及纱线的性能指标产生的影响。选取粗纱间距、钢丝圈重量和超喂率这三项因素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综合考察。经最终优化试验,得到本试验的最佳工艺因素配置:粗纱间距8mm,钢丝圈重量,0.05g,超喂率8%。 探讨了多组份纱线的结构和性能的关系。在截面方向上,外层纱线趋于扁平状,内外层之间相互挤压,使纱线截面近似圆形,纤维之间的结合比较紧密。随着纺纱超喂率地增大,其包覆效果更加明显。在纱线的长度方向上,纤维以螺旋状相互捻合在一起,相互之间较为分明,互不相混。由于超喂率的存在,使包芯纱包覆层和芯层之间有着捻度的差异,形成内紧外松的纱线,内外层之间纤维的抱合力比单纱中纤维之间的抱合力差。因此其断裂伸长比单纱大,这充分发挥出了内外层纤维的强伸优势。 纺纱过程中2根粗纱条输出纱线加捻过程中单纱的部分毛羽被卷入纱线内部,从而减少了毛羽特别是长岭毛羽的数量,经过交汇点后两根纱条还可以相互弥补对方的不足,但随着超喂率的增大纱线的不匀率要变大。纱线中内外层均存在一定的捻度,使纤维之间结合紧密,其耐磨性高于传统单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