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颈椎动态稳定器DCI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深入研究与相关评价,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采集7具新鲜国人颈椎标本,分为5组测试:正常组;椎间盘摘除组;DCI固定组;单纯Cage融合器固定组;PCB固定组。以C56椎间隙为研究对象,进行生物力学对照研究。结果:(1)颈椎椎间盘摘除后其应变及位移明显加大,其强度及刚度等生物力学指标显著减小,颈椎稳定性丧失。(2)DCI固定组同椎间盘摘除组比较其强度增加近29%,刚度增加约15%,应变减小28%,位移减小13%;且各项生物力学指标与正常组A组接近(P>0.05),能较好地维持颈椎正常的生物力学环境。(3)Cage融合器固定后各项生物力学指标与正常组A组接近程度次于DCI固定组。(4)PCB融合器固定后其强度与刚度显著增大,使颈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坚强内固定,而其上下邻近节段活动度明显增加,平均应力强度增大。结论:颈椎动态稳定器DCI具有弹性动态稳定的特点,具有理想的轴向顺应性以及震荡吸收功能,可以有效保护和维持颈椎的生物力学特点,重建颈椎生物力学性能。目的:对颈前路减压+DCI非融合术与ACDF术后短期临床疗效及手术前后手术节段的上下邻近节段的运动范围进行对比分析,以明确DCI在颈前路减压非融合术后的短期临床疗效以及两组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方法:2009年09月至2010年12月我科共施行颈前路减压+DCI置入非融合手术12例,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ACDF)15例。DCI非融合组中有10例男性患者,2例女性患者;年龄为37~59岁,平均年龄46岁;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例;10例患者行单节段手术(C5-6 9例,C6-7 1例),2例患者行双节段手术(C34/C45 1例,C56/C67 1例)。ACDF手术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PCB内固定,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为40~62岁,平均年龄48岁。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3例;所有患者均行单节段手术(C45 3例,C56 10例,C67 2例)。术前和术后1.5月、3月、6月、12月时分别采用JOA评分及Odom评级评价其临床疗效;同时摄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测量手术节段及邻近节段的过伸过屈位的运动范围(ROM),并加以对比分析。结果:按JOA评分及Odom评级术后两组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短期临床疗效,且两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手术节段及邻近节段的运动范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DCI非融合组的手术节段过伸过屈位的运动范围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术后DCI非融合组手术节段的上下邻近节段的过伸过屈位的运动范围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ACDF组手术节段的上下邻近节段的过伸过屈位均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DCI置入非融合手术能保留手术节段的运动范围,预防邻近节段过度运动,从而减少邻近节段的应力集中,延缓其退变。而ACDF组因其丧失了手术节段的运动范围,从而造成邻近节段运动范围代偿性增加,应力不当集中,加速其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