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说得着”的人——解析《一句顶万句》中的小人物形象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fan0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震云,当代文坛享有盛誉的作家之一。他从1987年发表短篇小说《塔铺》开始进入了大众读者的视线。之后,他创作的单位系列、故乡系列小说都在文学界引起了广泛讨论,至2011年,他酝酿三年创作完成的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获得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这部小说也被文学批评家摩罗称为是刘震云“迄今为止最成熟大气的作品”。在这部小说中,刘震云洋洋洒洒数十万字,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与众不同的、众生百态的小人物群像。本论就将详细解析《一句顶一万句》这部小说中的小人物形象。  第一章是绪论部分,重点介绍刘震云其人及这一命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论将会用到的研究方法等。  第二章开始是正文部分,将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的人物叙事。得出刘震云以零度介入的冷漠叙述,民间性的叙事话语以及仿史传的叙事结构,完成了整部小说的宏大叙事。  第三章和第四章着重分析了小说中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及精神世界。第三章着重分析,《一句顶一万句》中小人物们的生存状态,基本上处于为了生活、疲于奔命的状态,而且这部小说中小人物们的命运承袭了刘震云一贯的创作路数,处于一个无法逃脱的命运轮回中,奔波着无解的命题。除了生存状态呈现,这一章笔者还综合分析了小说中反映出的小人物们为人处世的应对之道,即他们的生存哲学。第四章,笔者便重笔墨,分析了小人物们的精神世界,揭示出处于社会底层的人物们,虽然与贫穷、苦难、无奈为伴,但他们有着自己独立的处事哲学和精神世界:虽然有着“喷空”式的自我满足、从众心态下的盲目服从,但也有独立的精神需求,希望找到一个知心的朋友排遣内心的孤独。而这样的精神世界的书写和呈现,正是刘震云在《一句顶一万句》的小人物书写中最为人称道的一笔。  第五章则分析了刘震云能够塑造成功这样一幅小人物群像的影响因素以及简单阐述了这样的人物塑造的艺术价值,认为刘震云能够挖掘到这样一种小人物心态的影响因素,既有他童年生活经验的影响,也有他对城乡双重体验的失望,以及刘震云作为人文学者,他本身的对苦难群众的悲悯。
其他文献
本文运用语义功能语法理论,并借鉴认知语法、语法化、系统功能语法等功能主义的研究方法,对现代汉语中的插入语进行研究。文章界定了插入语的范围和性质,对现代汉语中的插入语做
以“乡下人”自诩的沈从文生于湘西,长于湘西。湘西交通落后闭塞,外来文化难于进入,原初的生活方式与道德观念得到封存;北京是中国传统文学保存最好的重镇,沈从文在北京只会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