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理想图景的建构与上海体验——论沈从文上海时期的小说创作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b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乡下人”自诩的沈从文生于湘西,长于湘西。湘西交通落后闭塞,外来文化难于进入,原初的生活方式与道德观念得到封存;北京是中国传统文学保存最好的重镇,沈从文在北京只会感到是个大点的湘西而已。在北京,他虽创作了以“湘西世界”为背景的作品,但都是把“湘西世界”照搬过来,内容单一,艺术价值不高。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殖民性的现代上海让沈从文感到水土不服,惊讶叹息眼前一切。殖民者带来的“都市文明”与沈从文“湘西世界”形成对比,这种水土不服就是“都市文化”与“湘西乡村文化”发生碰撞的结果。中外、都市与乡村不同文化冲突激起沈从文创作欲望和源源不断的灵感。  在上海,以前那个“乡下人”沈从文早已蜕变成有现代知识文化的“城市人”,拥有“城市人”身份,重新打量“都市世界”或“湘西世界”。随着身份的转变,沈从文小说创作的眼光却在“乡下人”与“城市人”之间不停移动。“乡下人”的眼光与“城市人”的视野共同铸成了沈从文小说的丰富性,复杂性。他文学创作的主题也发生了变化,他敏锐地发现以前引以为豪的“湘西世界”也像“都市世界”一样,那些城市人的恶劣品性在湘西人身上也有,地方好的风俗习惯也逐渐消亡;沈从文不能不为此感到揪心痛苦,他只能在两难选择中不停地徘徊挣扎。最终,沈从文把目光瞄准了“湘西世界”,企图建构美好湘西图景拯救日益堕落的民族。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几何直观教学在全世界数学教学中被广泛地推广和应用,成为一种新兴的数学教学方法。在小学阶段采用几何直观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加具体地去掌握数
期刊
本文运用语义功能语法理论,并借鉴认知语法、语法化、系统功能语法等功能主义的研究方法,对现代汉语中的插入语进行研究。文章界定了插入语的范围和性质,对现代汉语中的插入语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