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近代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也随之历经变革,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过渡。西方传教士通过兴办教会学校把新式教育植入中国,引起中国教育模式的现代演化。19世纪30年代,在华传教士开始关注中国残疾人教育,经过40多年的探索,着手兴办特殊学校,开启了中国特殊教育的先河。本文聚焦中国近代特殊教育,以1874年至1949年为研究时限,从特殊教育法律法规、学制体系、学校发展情况来考察特殊教育制度化进程。第一章主要阐述中国近代特殊教育兴起的原因。随着列强入侵,传教士来华宣传教义,尝试开展了特殊教育早期实践,并把西方国家的特殊教育理论引介到中国,直接促进了中国特殊教育的产生;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社会观念发生转变,开始向西方学习,推动中国新式教育开展,为特殊教育的兴起提供了契机;特殊教育在国人的大力宣传与早期实践的推动下迅速发展起来。第二章从时间维度梳理了中国近代特殊教育制度化历程。制度酝酿期,以1874年在华传教士创办的第一所特殊学校——北京瞽叟通文馆为始,此后,特殊教育条例出现,特殊学校制度雏形初具,专门教育机构产生,教育管理各自为政,学校教育重视弥补学生缺陷。1928年,中国第一所公立特殊教育机构——南京市立盲哑学校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特殊教育制度进入形成期,在此期间特殊教育又有了新的发展:特殊教育法律出台,学制体系形成,教育行政权力向政府集中,专门教育机构多样发展,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向普通教育靠拢,学者开始研究特殊教育。1947年出台的《改进全国盲聋哑教育计划草案》与《盲人学校及聋哑学校规程(草案)》更是直接推动了特殊教育制度初步形成。第三章,基于以上研究,作者认为近代特殊教育发展特点总体表现为:集权化、独立化、本土化以及规范化。所谓集权化是指特殊教育管理权力逐渐集中在政府手中;独立化是指特殊教育与社会慈善机构相分离,有了专门的机构设置、办学场所、专职人员等,职能定位逐渐清晰;本土化,就是西方特殊教育传入中国,与中国教育实际情况相融合,最终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规范化是说特殊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趋于统一化、标准化。第四章,通过研究发现:到1949年,特殊教育制度初步成型,其制度化历程对中国近代社会起着积极作用,保证了社会特殊群体受教育的权利,促进了中国教育的民主化与普及化。通过对近代特殊教育制度化的反思,得到启示:政府应做为教育发展的坚强后盾,建立运转机制,吸纳民间办学力量,坚持多渠道办学;建立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机制,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教育发展提供相对平稳的环境,保持其相对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