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对翻译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们不仅探讨其理论方面,并且还关注其在实际中的运用,特别是译者在阅读原文时所作出的反应以及他在翻译中的转换过程。无论我们如何解释何为翻译,它似乎都涉及到符号、语言、语篇、社会、心理等诸多方面或要素。所有这些都被视为译者行为的决定性因素来进行研究。 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相,是对语言进行动态描述的一门学科。语用学关注的是使用中的语言及其在语境中的意义。它研究说话人的表达方式和听话人的理解方式。 具体说来,从原作者的表达方式,译者的转换方式和读者的反应方式,我们可以用语用学的有关理论来解释翻译——其程序,过程和成果。而谈到翻译实用文体时,译者必须区别对待,因为实用文体的特征是简洁、准确、目的性强。 本文试图分析实用文本的语用翻译过程,并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翻译技巧和策略。 第一章主要阐述了语用翻译这一基本概念。语用学作为研究语言使用及语言使用者的学科,旨在解释人们通过交际要达到何种目的并如何达到该目的。因此,对语用学的研究很显然是与译者的理解和表达有关的。对使用中的语言的理解并不是静态的。它要受到意义、语境、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要求译者关注语言的动态内涵。语用翻译,与奈达的动态对等有许多相似之处。具体说来,如果翻译时难以保留原文的语言形式,那么就应该运用最接近最自然的目标语来表达原文的内涵。 指示这一概念跨越了语义学和语用学两门学科的界限。指示语的语用翻译基于对源语指示信息的正确理解。第二章谈到了时间、地点、人称和篇章四种指示并提出在实用文体翻译中,译者必须根据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研究原文的指示信息并灵活翻译。 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讨论了运用会话含义理论的有关原则对实用文体进行翻译,包括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合作原则是所有语言交际中最为显著和基本的特征。在实践中,并非所有语言交流都遵循合作原则。翻译实用文体之前译者必须考虑合作原则的违反。礼貌原则是指在交际中如何意识到他人的面子。无疑,译者在翻译的同时,一定要避免伤及读者的面子。 第五章指出,人类交流是一种普遍现象,它不可能超越人类的想象。因此,尽管存在文化差异,交际中的言外之意也是可以理解的。好的翻译不仅要求对源语语篇的言外之意有正确的理解,还要求对目标语读者产生同样的言后效果。 通过对关联理论的研究,语用翻译的发展有了新的突破。该理论指出,翻译中的功能对等要考虑读者的认知水平。第六章讨论了源语作者、译者和目标语读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使译作与原作达到最佳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