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铁氧化物的异化还原可影响多种元素的界面行为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机磷在铁氧化物表面的吸附、水解过程是影响其形态转化及界面再生的关键机制。本论文针对乌梁素海冰封期较长的特征,分离纯化并鉴定了沉积物中异化铁还原菌,系统开展了非冰封期与冰封期该菌对针铁矿和赤铁矿异化还原的影响研究,同时探讨了异化还原过程中AEP、NaG6P、ATP等3种有机磷的水解机制,对深入理解磷-铁界面行为季节差异及生物影响机制,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氧化物的异化还原可影响多种元素的界面行为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机磷在铁氧化物表面的吸附、水解过程是影响其形态转化及界面再生的关键机制。本论文针对乌梁素海冰封期较长的特征,分离纯化并鉴定了沉积物中异化铁还原菌,系统开展了非冰封期与冰封期该菌对针铁矿和赤铁矿异化还原的影响研究,同时探讨了异化还原过程中AEP、NaG6P、ATP等3种有机磷的水解机制,对深入理解磷-铁界面行为季节差异及生物影响机制,丰富营养元素耦合循环基础理论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主要结论如下:1.非冰封期加菌组中Fe(II)浓度显著高于无菌对照组(p<0.01),表明分离纯化的微生物是铁异化还原的主要驱动力;由于比表面积和溶解度的差异,针铁矿体系中Fe(III)的还原率高于赤铁矿。2.非冰封期,体系中有机磷水解主要受控于铁氧化物催化亲核取代反应和微生物酶促反应的共同作用,尤其是微生物酶促反应占主导地位。3.与NaG6P和ATP相比,体系中AEP水解较难,未能为铁还原微生物提供足够的无机磷源,导致铁氧化物异化还原过程变缓。4.对比研究表明,尽管冰封期微生物和酶活性受到抑制,异化铁还原和有机磷水解程度显著低于非冰封期,但冰封期加菌组的异化铁还原和有机磷水解程度仍高于无菌对照组,为春季藻类生长启动阶段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揭示了耐冷微生物驱动下元素界面行为的环境效应。5.不同的前处理方式结果表明,反应生成的Fe(II)和DIP可被吸附在铁氧化物表面或共沉淀,导致了对异化铁还原和有机磷水解程度的低估。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神经外科急重症患者的围手术期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提高神经外科急重症患者的诊治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8月我科收治的合并凝
碳碳三键是有机合成化学中重要的结构单元之一,通过过渡金属催化末端炔烃与sp3-C的偶联反应是合成碳碳三键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课题选用具有配位能力的偕胺肟纤维作为负载金属离子的载体,通过化学配位反应使金属离子和纤维牢固结合制备得到纤维金属配合催化剂。然后将金属催化剂用于Csp-Csp3偶联的反应,其中包括催化末端炔与C(sp3)-Br的偶联反应、末端炔与C(sp3)-O的偶联反应、末端炔与C(sp3
类金刚石碳基(Diamond like carbon,DLC)薄膜作为兼具高硬度、低摩擦、高耐磨性的固体润滑材料,近年来在学术界和工业领域引起了研究热潮。但是该薄膜内应力大、膜-基结合强度
智能响应材料能够在外部刺激时可逆地改变结构、颜色、形状等物理化学性质。其中对水分敏感的驱动器由于其易制备和可操控性备受关注。目前水响应的驱动器大多数只能进行简单的位移或变形,并不能进行形状预设从而产生较为复杂的运动。进行形状可预设驱动器的研究对于实现复杂动作的精确调控至关重要。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利用纤维素纳米晶体(CNCs)自发形成的手性向列结构作为模板,制备了含有苯酚-甲醛树脂(PFR)和氧化石
病毒动力学是人们了解病毒感染机理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综合疗法的应用,成功抑制了病毒的复制,使艾滋病(AIDS)成为可控制治疗的慢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呈逐年
研究背景在我国,随着麻醉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和“二胎”政策的开放,每年有成千上万名新生儿及婴幼儿甚至孕妇需接受必要的诊断性检查、手术以及镇痛治疗等,需要进行全身麻醉。
纤维素纳米晶(CNCs)是由纤维素原料经酸水解制备而得。CNCs具有独特的蒸发诱导自组装(EISA)特性,能形成具有手性向列相结构的一维光子晶体,而其重要功能应用都是基于该组装特性。利用CNCs的组装特性及其模板作用可得到诸多的功能性材料,当前已经应用在手性催化、防伪、湿度和光学感应等领域。本论文以纳米纤维素的复合组装及模板作用为基础,构建了对水具有颜色/驱动双响应的功能薄膜。一、Latex/GO
“虎诃紫”颗粒剂是通过体外抑菌试验以及联合抑菌试验,筛选得到的由虎杖、诃子、紫花地丁这三味药组成的方剂,通过最佳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研究、最佳颗粒剂制作工艺以及质
目的: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输尿管上段结石不同手术方式预后预测模型,为手术选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8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一种重要的遗传现象,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不同性状之间杂种优势可能存在不同的遗传机制,因此剖析不同性状的杂种优势遗传机理对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