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及多媒体的广泛运用,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信息传递的方式已不再仅限于文本,声音、颜色、图像、动作等多种交际模态在构建话语意义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的交际方式已逐渐呈现多模态化。利用符号资源,构建和传递信息的多模态话语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遍,话语分析的研究对象逐渐从文本扩展到多模态语篇,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由此应运而生。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是一种基于韩立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与社会符号学上的新型的话语分析方法,其目标是为了探究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符号模态之间是如何相互合作构建完整的意义,从而达到交际目的。青少年普法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高全民族法律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我国普法工作的重要构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青少年普法动画作为一种话语体裁,有着明显的多模态话语特点。目前对青少年普法教育的研究大多是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法理学等角度进行,而从语言学角度对青少年普法话语本身的研究则很少被涉及。青少年普法动漫的主要目标是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丰富他们的法律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普法动漫是怎样结合多种模态有效地向青少年进行普法教育,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我国的青少年普法动画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从而探究它的意义潜势和多模态特点。本文结合了韩立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克里斯和赖文的视觉语法,张德禄的理论框架以及概念隐喻的相关理论,提出了一个适用于青少年普法动画的多模态语篇分析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分析工具对所选取的普法动画进行意义解读。首先,分别对动画中的文本和图像的意义构建进行分析,探究各自是怎样实现其概念意义与互动意义。其次,在意义构建过程中,对模态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归纳,解读各种符号资源是如何相互作用建构动态的多模态语篇,从而向青少年传递普法信息。最后,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青少年普法动漫中的多模态隐喻进行解读,以了解不同模态之间是怎样相互结合构建多模态隐喻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多模态分析框架对青少年普法动画的语篇分析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经过本文详细而系统的话语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青少年普法动画中,文本模态和视觉图像模态对语篇意义的构建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相互合作,共同参与多模态语篇整体意义的构建。青少年普法动画中多模态隐喻的构建,不单依赖于文本模态,而是各个模态间的相互合作,并基于受众的个人认知和经验。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多模态话语分析和国内青少年普法教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有利于青少年普法动画制作者更加科学合理地运用多种模态实现最佳的表达效果,而且有助于提高青少年对普法动画的多元识读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