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选择海浪河下游作为研究样地,设置10个采样点,并于2009年3月至2010年1月共进行6次采样,同时对相应的水环境理化因子进行检测。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方法等分析对该流域细菌群落结构,采用国际通用软件CANOCA (Verssion4.5)进行CCA排序分析,探讨细菌群落结构与理化因子的相关性,为该地区的保护和治理以及生态修复提供科学参考依据。调查期间共采集、分离鉴定出细菌隶属于5个细菌菌属,其中从水样中共分离鉴定出4个属,分别是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动胶菌属(Zoogloeaitzigsohn)、微球菌属(Micrococcus)和蛭弧菌属(Bdellovibrio),优势菌属为微球菌属;泥样共分离鉴定出5个细菌属,分别是假单胞菌属、动胶菌属、微球菌属、蛭弧菌属和螺菌属(Spirillum),泥样优势菌属也是微球菌属。海浪河下游细菌群落数量的时间分布规律是,在水样中全年以5月细菌总量最高,1月份最低,其数量变化在3.28×102~1.3×104cfu/ml之间;在泥样中全年以5月份细菌总量最高,7月份最低,其数量变化在2.09×105~13.03×105cfu/g之间;其它月份细菌总量波动不大,相差均在一个数量级之内。海浪河下游细菌群落数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水样细菌中全年以8#(英雄桥)、9#(斗银河口上游100m)和10#(海浪河大桥)三个样点总量较高,其中最高是8#,数量值为4082cfu/ml;以1#(海浪河入口牡丹江下游2km)、5#(河夹大坝)和6#(河夹大坝上游100m)三个样点总量较低,其中最低是1#,数量值为142cfu/ml。泥样细菌中全年以8#、9#和10#三个样点总量较高,其中最高是8#,数量值为8.35×105cfu/ml;以1#、3#(海浪河入口牡丹江上游2km)和7#(河夹大坝上游300m)三个样点总量较低,其中最低的是1#,数量值为9.7×104cfu/ml。对海浪河下游水样中细菌总量与河流的透明度、水温(T)、总磷(TP)、总氮(TN)、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NH3-N)、溶解氧(DO)、化学耗氧量(COD)和pH值等8项水质理化因子相关分析表明,春季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是高锰酸盐、水温;秋季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为pH值、溶解氧;冬季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包括总磷、pH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