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侠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自产生之日起,他的精神就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其节概风义千载而下一直为世人仰慕钦赞。游侠与中国古代文学有着非常特殊的关系。从先秦散文到清代游侠小说,游侠一直在文人笔下走动,并不时扮演着不同角色。在散文和小说创作方面,自司马迁《史记》第一次为“儒墨皆摒弃不载”的“布衣之侠”树碑立传以后,游侠的形象在唐、宋、明清小说中频频出现,文人们对其颂美历久不衰。在诗歌领域,对于游侠的讴歌始于汉代的民间,在魏晋时期进入文人创作中,其后不绝于尔。从而,游侠诗的发展成为中国诗歌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检讨学界关于游侠诗的研究情况,对中国游侠诗的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尚为空白。另外,目前论者多是仅从表面上阐述诗人赞美游侠行为、游侠精神以及借游侠抒情言志的现象,而对诗人永不消歇地歌颂游侠这一行为的精神实质未有深入研究。这些都需要进一步讨论。基于此,笔者试图从史的角度对游侠诗进行系统研究,并力图揭示诗人在游侠诗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实质,以期为侠文学研究尽绵薄之力。纵观游侠诗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滥觞期(汉)、初创与发展期(魏晋南北朝隋)、高潮期(唐)、承变期(宋、元)、复古期(明)、复兴期(清)。这样的分期主要是根据游侠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风貌为依据,因为,文人的游侠诗创作主要是在着力创造符合个人心理期待的精神形象,因而历代的游侠诗在创作中于形式、手法、内容及风格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模式化倾向,意象和典故的运用也大量重复,所以很难发现游侠诗在艺术创造方面的演进轨迹。所以,我们说,游侠诗的发展历史主要表现为文人借游侠形象、游侠精神以抒情言志的历史,其情其志也主要表现为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的关怀社会、关怀人生的积极入世情怀。本文将汉至唐游侠诗的发展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其后研究,以俟来日。 本文包括导论、正文和小结三部分,其中正文共四章。 绪论部分介绍关于游侠概念的界定、中国古代的文人思想与游侠精神的联系、游侠诗的研究现状及本文的写作意图。 第一章:阐述游侠的社会文化渊源、游侠的产生和战国游侠的活跃情况,这是古代游侠诗产生的前提。 第二章:阐述汉代的游侠与游侠歌谣。 首先,介绍汉代的侠风,包括侠风炽烈的原因、现象以及当时游侠的命运,这是游侠歌谣产生的社会土壤。 其次,阐述游侠歌谣的内容及艺术特点。从内容上看,游侠歌谣真实地、多方面地反映了当时游侠存在的种种情况,也部分地表现出民间社会的褒贬之情。就艺术而言,游侠歌谣感情质朴率真,语言朴实无华而又精当凝练,形式整齐划一。此外还非常自然地运用了对比、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增加了其反映生活及其表情的生动性和显明性。 最后,阐述游侠歌谣对后世文人游侠诗创作的价值与影响。汉代游侠歌谣是游侠诗发展的滥筋。中国古代文人的游侠诗创作以乐府为主要形式,而游侠乐府的产生则是主要策源于汉代的游侠歌谣。 第三章:阐述魏晋南北朝隋游侠诗的发展情况。 首先介绍这一时期游侠风气泛起的社会现象,包括其原因、表现及对文人思想的影响,明确游侠诗创作的外在的和内在的因素。 其次,分别从建安、两晋、南北朝隋三个阶段论述游侠诗创作状况。建安时代是游侠诗发展的初创期,表现为文人在诗歌中对游侠形象的写实与理想化改造的并存。而曹植的游侠诗创作在游侠诗发展之初就表现出了很高的成就,他借游侠抒写个人性情与功业理想,为后世游侠诗创作树立了光辉典范。建安游侠诗表现出了“建安风骨”,它所折射的是文人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的积极入世精神。两晋时期,游侠诗创作虽然还有写实痕迹,但是基本上表现出稳步发展的态势。诗人们积极继承了建安精神,借游侠以抒情言志。不过由于时代风候的不同,诗人入世思想的流露呈现出复杂现象。有在春风得意中的意气抒写者,如张华;也有在极度不平的愤慨中表现者,如左思;也有在壮志未酬的郁闷中倾泻者,如陶渊明。诗风豪健,掷地有声。南北朝时期,游侠诗数量渐众,而且文人借游侠抒情言志的传统风候已现。不过,南朝与北朝游侠创作情况有所不同。在南朝,刘宋时代的游侠诗还有汉魏遗音,而齐梁陈隋四代,由于文人精神的渐趋萎靡,游侠诗的风貌也由劲健而逐步走向柔弱,终至于浮华。而在北朝,由于战乱频仍,种族纠纷不断,所以尚武精神一直未有泯灭。与此相应,游侠诗的精神风貌总体上是古朴、粗犷、刚健的。 总之,魏晋南北朝隋的游侠诗从题材、创作体式及抒情言志传统的开创与形成等方面为唐代游侠诗高潮的到来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第四章:阐述唐代游侠诗的创作情况。 首先介绍当时游侠风气的盛行,包括其原因、表现及其对文人行为思想的影响,以揭示唐代游侠诗高潮之所以产生的直接社会原因。 其次,一分别阐述初唐、,盛唐、中晚唐的游侠诗创作,描述有唐一代游侠诗的厂洲,、盛衰变化,明确其发展过程,并对文人创作游侠的精神实质予以揭示。初唐时期,游侠诗有了长足发展,它虽然还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