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优秀女子横拍进攻型运动员技战术特征的比较研究

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520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数理分析等方法,通过观察近三年来中国女乒横拍进攻型主力队员李晓霞、丁宁、陈梦、朱雨玲比赛录像,先纵向分析4人在三段上得失分总体技战术特征以及在发球轮、接发球轮上各板技战术运用特征,再横向对比分析主力队员李晓霞、丁宁与新秀陈梦、朱雨玲在三段中主要技战术运用特征,总结她们在技战术中的不同特征与差异,为提高中国女乒技战术水平提供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通过统计分析四名队员近三年32场比赛,共155局所得的数据,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优秀女子横拍进攻型乒乓球运动员发抢段得分率处于及格水平,使用率有所下降,;接抢段得分率处于良好水平,使用率有所提高;相持段得分率达到及格水平以上,使用率较高。2.在发球轮上对李晓霞、丁宁、陈梦和朱雨玲的技战术分析发现:第一板发球多以发正手短球和中路短球为主,并适时的结合半出台和出台长球为下一半的抢攻做好准备;第三板多采用发抢战术取得较好的得分效果,通常以发近网短球抢攻为主;第五板多采用三五板抢后攻的衔接技术获得较好的得分效果;七板及七板后相持中均以攻防交替为主,第七板进攻中李晓霞和丁宁的得分率和使用率高于陈梦和朱雨玲,第七版防御中李晓霞和丁宁的使用率低于陈梦和朱雨玲。3.在接发球轮上对李晓霞、丁宁、陈梦和朱雨玲的技战术分析发现:第二板接发球中以摆短和劈长控制对手抢攻,第四板以摆短控或劈长后反手攻的控攻战术为主,.第六板采用对攻技术正反手攻为主,侧身攻为辅取得较好的得分效果。八板及八板后相持中均以攻防交替为主,在第八板进攻中陈梦和朱雨玲的使用率高于李晓霞和丁宁,第八版防御中使用率不相上下,在八板后连续攻中李晓霞和丁宁的得分率和使用率明显高于陈梦和朱雨玲。4.李晓霞、丁宁和陈梦、朱雨玲在三段的得分率、使用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三段的得分率和发抢段的使用率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在接抢段、相持段的使用率上两者有显著性差异。与单打制胜模型相比陈梦、朱雨玲在接抢段的使用率有上升趋势。
其他文献
学位
太极拳作为中华优秀的传统健身项目之一,已经遍布世界的各大洲。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腾飞,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日益丰富多彩,外国留学生明显日趋增多。尤其是新疆境内诸多少数民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 (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y coactivator-1,PGC1),是近几年来发现的一种核转录辅激活因子,它在糖脂代谢中
高等院校的高尔夫教育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人才培养模式、途径问题尚处在摸索阶段,且人才培养质量难以适应我国高尔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利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