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肥胖(obsity)是指人体摄入的热量超过机体所消耗的热量,热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于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使体重过度增加的营养失衡性疾病。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肥胖除了影响形体美观外,还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和某些肿瘤密切相关。 在对肥胖症的研究过程中,人们发现来自脂肪细胞本身的信息及其生物学功能显得更为重要,瘦素(leptin)的发现给肥胖症的治疗带来很大的启发。Leptin是由肥胖基因(ob基因)编码的,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激素,其分泌量与脂肪组织成正比,反馈于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和外周的组织(内脏脂肪、胰腺、性腺等),从而达到调控摄食和能耗,降低体重的作用。 大量研究表明,人类肥胖患者大多存在有瘦素抵抗现象,即虽然体内有较高的瘦素水平,但在信号传导过程存在缺陷,导致其无法发挥抑制食欲,增加能耗,降低体重的作用。同时瘦素抵抗的存在还破坏了正常的“脂肪—胰岛素轴”的反馈机制,导致高胰岛素血症,最终引起2型DM、高脂血症及冠心病等疾病,瘦素抵抗又通过该机制影响人体的物质代谢,导致肥胖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因此在肥胖症的治疗中干预瘦素抵抗,改善瘦素信号的方法就成为治疗肥胖的突破口。针灸作为一种自然疗法具有加强信号传导的优势,且众多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也证实具有良好的调节内分泌代谢的作用,针刺治疗肥胖症的疗效确切,经络或穴位在减肥过程中的特异性机制,与瘦素抵抗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祖国医学认为肥胖病的发生与脾胃有密切的关系,胃强脾弱是其发病基础,肥胖发病之初或青少年肥胖多为胃肠实热型,脾虚贯穿于肥胖的全过程。从中医基础理论及现有的针灸动物试验和临床看,胃经在抑制食欲、促进产热、抑制脂肪合成等作用方面提示其在可能和瘦素抵抗有一定关系。 我们在长期的临床观察及前期动物实验基础上,通过对50例胃肠实热型肥胖患者的临床观察,一组以胃经取穴为主,取双侧梁门、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梁丘、足三里、丰隆、上巨虚、下巨虚,内庭,每次取6—10对穴位,加上中脘、带脉(双侧)。对照组采用俞募配穴法,取双侧胃俞、中脘、大肠俞、天枢、小肠俞、关元、曲池、合谷,加上带脉、丰隆。隔日治疗一次,一个月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后测量体重、腰围、臀围等基本指标,3个月后观察总体疗效。 临床观察结果如下: 两组均取得了一定疗效,胃经组总有效率88%,对照组为68.05%,两组疗效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1.针刺胃经在降低患者的食欲,增加饱胀感;通畅排便;改善口臭、痛经、痤疮等伴发症状的同时,可以减轻体重、缩小腰围、降低体重指数(BMI),与对照组相